top of page

肥胖
減重

不需要專家來提醒我們,我們也知道肥胖不是一件好的事情,因為肥胖跟糖尿病等慢性病有直接關係。

傳統對於減肥的認知,不外乎就是減少熱量攝取、增加運動量、吃特定的食物,甚至是吃一些抑制食慾或是減少脂肪吸收的藥物。但是從功能醫學的角度來看,減重是一個多面向的介入,絕對不是只要吃什麼或是做什麼這麼簡單。

肥胖是一個結果,而只有針對可能的問題去找到原因並加以介入處理,才有可能達到效率減重的目標。從功能醫學的角度出發,有以下的原因都有可能造成肥胖:

飲食不均衡:
過多的碳水化合物,缺乏優質蛋白質與omega-3的油脂,使得人體對於醣類食物有更多渴望,一不小心就走入體重上升的惡性循環,若希望提升自我代謝能力,讓人體處於「輕微酮態」有助於體重控制。
 

微量營養素的缺乏:
微量營養素的缺乏會導致細胞代謝能力降低,也會造成胰島素的波動,容易產生更多脂肪堆積。礦物質如鉻、硒、鎂、鋅、鈣;維生素A、維生素C、維生素D和維生素B群等都是肥胖者容易缺乏的。
 

賀爾蒙失調:
「腎上腺素與甲狀腺素」是促進代謝最重要的兩大賀爾蒙,若身體長期處於壓力環境或是本身有過敏、自體免疫的體質,則容易有肥胖狀況產生。另外,長期高糖分的飲食也會促進「胰島素」的分泌,除了更容易產生脂肪堆積外,也會增加得到糖尿病的風險。
 

體內環境毒素的累積:
環境毒素可分為環境賀爾蒙與重金屬兩大類,惡名昭彰的雙酚A、塑化劑、防腐劑、定香劑等化學物質大量地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出現,過多的暴露會造成代謝能力下降、甲狀腺低下、女性乳房和卵巢病變、男性精蟲數量降低等,與肥胖脫離不了關係。
 

粒線體功能失調:
粒線體被稱為人體發電機,負責產生人體一切所需的能量。在粒線體的正常運作中,需要omega-3、維生素B群、CoQ10等微量元素參與其中,也需要有足夠的肝臟解毒能力去協助平衡自由基;若自由基太多,將累積過多的氧化壓力,降低粒線體的產能效率,進而拖垮人體的代謝功能。

 

肥胖的成因很多,除了少吃多運動外,還有許多細節是我們可以關注的。體重的管理並不一定需要花錢,生活型態的改變、飲食內容的調整,是健康生活的不二法門。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