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作家相片Muting Functional Medicine

功能醫學對失智症 (Dementia)的見解



失智症是一種神經退行性疾病,通常隨著年齡的增長而發生。它是一種緩慢進行的病變,會導致大腦的功能受損,最終會影響到思維、記憶、情感和行為等方面,其病理學特徵主要表現為大腦神經元的凋亡和神經元的異常蛋白質沉積。目前,失智症的治療方法尚無法完全治癒疾病,但有些藥物和治療方式可以緩解患者症狀和延緩病情進展,例如藥物治療、認知訓練、行為治療等。對於患者及其家人來說,定期檢查和監護、及時診斷和治療、提供安全、舒適和支援性的居住環境和生活方式等都是重要的管理策略。以下是幾種常見失智症的病理學特徵:


  • 阿茲海默病:阿茲海默病病的病理學特徵主要包括β澱粉樣蛋白(Aβ)斑塊和神經原纖維纏結。這些斑塊和纏結在大腦皮層和海馬區等區域積累,導致神經元的功能異常和死亡。

  • 血管性癡呆:血管性癡呆的病理學特徵主要是腦血管病變,包括小血管病變、動脈硬化和腦出血等。這些病變導致了神經元缺血和死亡,從而導致認知和行為功能的下降。

  • 帕金森氏症癡呆:帕金森氏症癡呆的病理學特徵主要是帕金森病的病變。帕金森病是一種神經退行性疾病,其病理學特徵是多巴胺神經元的死亡。這些神經元的死亡會導致多巴胺的水準下降,從而導致認知和行為功能的下降。

  • 前額葉癡呆:前額葉癡呆的病理學特徵主要是前額葉皮層神經元的死亡。這些神經元的死亡會導致前額葉皮層的萎縮,從而影響到決策、計畫和行為控制等認知和行為功能。

失智症的病理學特徵因不同的類型而異,但它們都涉及到神經元的死亡和異常蛋白質沉積。研究這些病理學特徵可以説明我們更好地理解失智症的發病機制,並有助於發展新的治療方法。


患有失智症的初期警訊:

  • 記憶力問題:難以記住新資訊或經常忘記重要的約會或事件。

  • 認知能力下降:難以進行日常計算或處理複雜的問題。

  • 言語障礙:難以找到正確的詞彙或組成句子。

  • 面部失認:不能識別熟悉的人或物體。

  • 喪失方向感:失去對時間、地點和方向的概念。

  • 個性變化:變得易怒或焦慮,行為變得奇怪或不尋常。

  • 難以執行任務:難以完成日常任務,如洗衣服或烹飪飯菜。

  • 沒有判斷力:難以做出明智的決策或判斷危險。

  • 情緒波動:情緒不穩定,經常感到情緒低落或焦慮。

  • 社交障礙:開始避免社交活動,越來越少與他人互動。

如果有出現以警訊並不意味著一定有失智症,但如果出現多個症狀,建議儘快向醫生諮詢。及早發現和治療失智症可以使症狀得到控制,並改善生活品質,有些失智症是可逆的。


可逆性失智症指可以通過治療或調整治療方式來逆轉或改善的失智症狀。以下是可能導致可逆性失智症的原因:

  • 藥物或物質濫用:某些藥物或物質,如安眠藥、鎮靜劑、酒精、毒品等,可以對大腦造成損傷,導致失智症狀。

  • 疾病:某些疾病,如甲狀腺功能亢進、慢性酒精中毒、維生素B1缺乏、肝臟疾病、腎臟疾病等,可能會導致失智症狀。

  • 心理疾病:抑鬱症、焦慮症、精神病等心理疾病也可能會導致失智症狀。

  • 營養不良:營養不良會導致身體無法獲得足夠的營養物質,影響大腦功能。

  • 腦部缺血或中風:腦部缺血或中風可以導致腦細胞死亡,導致失智症狀。

  • 水電解質紊亂:如鈉、鉀等離子濃度不平衡,會影響神經傳遞。

  • 頭部外傷:頭部外傷可以導致腦細胞受損,從而導致失智症狀。

  • 手術後:手術後也可能會出現,通常是由於麻醉藥物或手術對大腦造成的損傷。

對於可逆性失智症,及時發現並治療原因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出現失智症狀,建議及早就醫,排除可逆性原因,


失智症常用之臨床檢查


失智症的診斷通常需要進行一系列的醫學檢查和測試,台灣失智症的診斷標準是參考國際上廣泛採用的診斷標準和指南,如美國精神病學會的《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和世界衛生組織的《國際疾病分類》等。


臺灣的醫療機構在診斷失智症時通常會執行以下評估:

  • 完成病歷和症狀評估:醫生會對患者進行詳細的病史記錄和症狀評估,包括失智症的常見症狀,如記憶力衰退、認知障礙、行為異常、語言能力受損等。

  • 進行神經系統檢查:醫生會進行神經系統檢查以評估患者的神經系統功能。

  • 進行認知測試:醫生會使用各種認知測試工具,如MMSE和MoCA等,以評估患者的認知功能。

  • 進行影像學檢查:醫生可能會進行腦部影像學檢查,如MRI或CT掃描,以檢查大腦結構是否存在異常。

  • 進行實驗室檢查:醫生可能會進行血液檢查或腦脊液檢查等實驗室檢查,以排除其他疾病導致的認知障礙。

綜合以上評估結果,醫生會按照標準的診斷標準進行診斷,確定患者是否存在失智症,並制定相應的治療計畫。值得注意的是,失智症的診斷需要在排除其他疾病導致認知障礙後才能進行。


失智症的健保及社會協助包括以下內容:

  • 門診就醫:對於已經確診為失智症的患者,可以通過健保門診就醫的方式,獲得相應的治療和藥物治療支持。

  • 住院治療:對於需要住院治療的失智症患者,可以通過健保住院制度獲得相應的醫療支持。

  • 失智症患者照護津貼:政府為失智症患者提供了照護津貼,以補助家庭成員或雇傭照護員的照護費用。失智症患者照護津貼可通過健保制度領取。

政府為失智症患者提供了全方位的健保支援和照護服務,旨在提高患者的生活品質,並減輕患者和家庭的負擔。


失智症的預防


失智症的預學是通過一系列生活方式和醫療干預措施,減少或延緩失智症發生的概率。以下是一些失智症預防的建議:

  •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適度的體育鍛煉、飲食健康、戒煙限酒、控制高血壓、糖尿病和高膽固醇等慢性病的發生和發展,可有效預防失智症的發生。

  • 提高認知能力:保持學習、閱讀、思考...等活動,可以提高認知能力和大腦的彈性,延緩認知功能的衰退。

  • 社交活動:保持社交活動和交往,有助於緩解孤獨感和抑鬱情緒,促進身心健康,預防失智症的發生。

  • 控制精神疾病:控制精神疾病如抑鬱症、焦慮症等的發生和發展,可以預防失智症的發生。

  • 健康檢查和藥物治療:定期進行健康檢查,及早發現和治療可能影響大腦健康的疾病,如中風、腦外傷等。一些藥物,如血壓降低藥、膽固醇降低藥等也被認為可以預防失智症。

通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醫療幹預,可以有效預防失智症的發生。


我是不是失智症的高發潛在患者?


失智症可以通過基因檢測進行預判,評估基因組資訊個體失智症風險的檢測方法。目前,已經發現一些與失智症相關的基因,如APOE基因、CLU基因、PICALM基因等,這些基因的變異可能會增加個體失智症發生的風險。


在進行失智症基因檢測之前,需要經過基因諮詢和遺傳輔導,瞭解基因檢測的意義、及限制。基因檢測的結果也不能完全確定個體是否會發生失智症,因此需要對基因檢測結果進行科學和理性的解讀和評估。


在獲得基因檢測結果後,可以採取一些行動來降低失智症風險,如改善生活方式、提高認知能力、定期進行身體和心理健康檢查等。基因檢測結果的個性化藥物治療也是一種新興的預防手段。失智症基因檢測是一種可以評估失智症風險的檢測方法,但需要經過專業的基因諮詢,以科學和理性的態度進行解讀和評估,採取有效的預防和治療措施。


功能醫學對於失智症的營養建議:


功能醫學是一種綜合性的醫學、個體化的診療方法,多方面的因素對健康的影響。在失智症的治療和預防方面,功能醫學認為飲食和營養補充是很重要的因素之一。


以下是一些常見的營養補充劑:

  • 魚油:富含omega-3脂肪酸,有助於降低炎症和改善神經細胞的健康。

  • 維生素B群:包括維生素B6、維生素B12和葉酸等,可以幫助維持神經系統的正常功能。

  • 維生素D:維生素D不足與失智症的風險增加有關,因此適當的補充維生素D可以幫助預防失智症。

  • 抗氧化劑:如維生素E、C和類胡蘿蔔素或氫分子...等,可以幫助減少自由基的損傷,預防神經細胞的損傷。

  • 葉黃素是一種類胡蘿蔔素,一些研究發現,葉黃素可能能夠保護神經細胞免受氧化損傷和發炎,進而減少神經退化性疾病的風險。此外,一些研究還表明,葉黃素可能能夠改善認知功能。

需注意的是,營養補充劑並不是失智症的治療方法,而是輔助性的預防和治療手段。這些營養補充劑在失智症的預防和治療中可能有一定的作用,應該諮詢專業醫師和營養師的建議,遵循科學的飲食和營養原則,綜合考慮個體的病情、年齡、生活方式...等因素,適量運動、保持社交和認知活動、有規律的飲食和充足的睡眠,採取科學有效的預防和治療措施。


參考文獻:

Dyall SC. Long-chain omega-3 fatty acids and the brain: a review of the independent and shared effects of EPA, DPA and DHA. Front Aging Neurosci. 2015;7:52. doi: 10.3389/fnagi.2015.00052. 結論:魚油中含有的長鏈ω-3脂肪酸對大腦具有一定的保護作用,有助於預防和輔助治療失智症。
Kancherla V, et al. Vitamin B-12 status in older adults living in the United States: NHANES 2011-2014. Am J Clin Nutr. 2019;109(4):1079-1087. doi: 10.1093/ajcn/nqy378. 結論:維生素B群(特別是維生素B12)缺乏可能與失智症風險增加相關。補充維生素B群可能有助於預防和輔助治療失智症。
Littlejohns TJ, et al. Vitamin D and the risk of dementia and Alzheimer disease. Neurology. 2014;83(10):920-928. doi: 10.1212/WNL.0000000000000755. 結論:維生素D缺乏可能與失智症風險增加相關。適量的維生素D攝入可能有助於預防和輔助治療失智症。
Mandel SA, Amit T, Kalfon L, et al. Cell signaling pathways and iron chelation in the prevention of neuronal death elicited by oxidative stress. J Neurochem. 2004;89(2):317-325. doi: 10.1046/j.1471-4159.2004.02338.x. 結論:抗氧化劑可以幫助減少自由基對神經細胞的傷害,從而有助於預防和治輔助療失智症。
Johnson EJ. Role of lutein and zeaxanthin in visual and cognitive function throughout the lifespan. Nutr Rev. 2014;72(9):605-612. doi: 10.1111/nure.12133. 結論:葉黃素和玉米黃質是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的營養素,對保護神經細胞和預防認知功能下降可能有益。

RSS

歡迎分享文章。如果您想複製或引用文章請附上出處網址連結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