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作家相片林靖雯醫師

怎麼使用功能醫學來預防疾病?


帶著拳擊手套處於防禦姿勢

在大部分人心裡面,醫療的功能就是「治病」,如何對症下藥、藥到病除是人人關注的重點;但因為缺乏用整體的眼光看待人體,因此談到「預防疾病」,大家的第一直覺反應都是預防針注射和每年安排健康檢查,對吧?


但真正的預防疾病,當然不只限於防範特定的幾個傳染病,或是透過高科技的儀器發現體內有什麼異常的變化,雖然說這樣的「早期發現」可以提高治療的成功率,但這與我們心中嚮往的預防—「不要發現」還差了一段距離。


打開近幾十年的十大死因一看,癌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等,幾乎都和環境、飲食模式、個人生活習慣有關,也讓我們發現應該用更全面的策略來應對這些疾病,片段式的治療有其極限。


而在學著了解自己的身體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兼顧教育力和執行力:「透過教育、改變觀念,了解方向、積極執行」。現在的主流西醫被動式、切割式地回應疾病,顯然無法完全滿足現代人的健康需求。


嬰兒潮世代的人們正在邁入老年,不同於以往的世代,這一代的老年人,他們更有活力、對健康更渴望、更有經濟能力,也更善於接受外界資訊;因此,他們拒絕接受傳統坐以待「病」的觀念,降低各種疾病的風險因子也已經成為生活的一部分,而下一步就是如何走向更積極的健康了。


在這一方面,最好的例子就是「營養品的補充」。在1949年的美國醫學會期刊裡面指出:「並沒有任何科學依據,可以從矯正飲食或是營養素,取得控制癌症的價值」;但在1997年的同一本期刊內又有文章指出:「應用營養品促進健康及減少疾病的年代已經到了……,太多證據顯示可以因此加強免疫能力。」時代在變,各樣的觀念及做法也都在急遽改變。


其實,最尖端的抗衰老觀念,並不是以神蹟化、商業化的角度去看待,甚至是以美化外表為主,當然更不可能是長生不老之術。正確的抗衰老,除了以年紀當指標之外,更重要的是要維持較長的健康歲月;而我們透過思維的整合、功能醫學的應用,去恢復、保養、維持各個器官系統的運作穩定,提升老年後的生活品質。


真正的預防疾病,要透過了解生活型態、飲食、心靈狀態等互動關係,並加上醫學工具的檢驗分析,去找到根源。慢性病的發生不是一天兩天,看的到的症狀如同冰山一角,會如何變化就看水面下部分的功能能否維持。在評估後找到各樣功能失調的原因,再全面性地介入調理,透過細胞基因體營養矯正,提高健康儲備的能力,才能真正的活的老、活得好,做好預防的工作。


RSS

歡迎分享文章。如果您想複製或引用文章請附上出處網址連結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