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慢性病管理


藥物控制、營養品控制
慢性病管理

許多熟齡朋友開始出現脂肪肝、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徵兆和指標。面對長期對抗、管理慢性病的過程。


在面對慢性病這件事上,醫師觀察到熟齡族常見的問題和困難有哪些?又有哪些常見的慢病迷思和錯誤認知?

  • 面對慢性病的第一大問題就是容易在年輕時「抱持著僥倖的心態」,認為慢性病與自己的關係不大,或許我不會這麼倒楣會得到慢性病;而等到真的得到慢性病之後才開始想要調整生活習慣,這樣的觀念讓慢性病的控制事倍功半。

  • 慢性病的迷思一:年紀大了,得到慢性病是正常的。老化不等於生病,老化無可避免,這與人體的基因設定有關係,但是慢性病卻是可以透過營養素補充、睡眠調整、運動、生活型態、環境毒素、心靈狀態最佳化,來預防慢性病。

  • 慢性病的迷思二:只要按時服藥,得到慢性病也沒關係。其實大家對於慢性病的恐懼有大一部分來自於要一輩子吃藥,藥量從剛確診的一顆兩顆,但後來的五顆六顆藥甚至更多。真的有慢性病的熟齡朋友,一定要對自己的健康狀態更有提升意識,要知道血壓高、血糖高等問題,都是身體給我們發出的警訊,如果沒有好好的面對,長命百歲到「床命百歲」只在一念之間。

  • 慢性病的迷思三:沒有疾病就是健康。健康的狀態是動態性、隨時在改變的,健康與疾病是天秤的兩端,只有努力往健康的那端走,才會讓自己更靠近健康的狀態,若停在原地不動,就往疾病更靠近一點了。

針對上述狀況,就醫生的專業角度,有什麼樣的回應?或是對慢病管理有原則性的建議和重點可以分享?

  • 我們要先了解慢性病的特性包括: 1. 往往不是單一原因造成 2. 需要長時間的累積 3. 單一模式的介入失敗率高。要預防甚至改變慢性病的狀態,就需要針對這三個特性下去做處理。

  • 營養素補充、睡眠調整、增加運動、調整生活型態、降低環境毒素、心靈狀態最佳化,這些都是我們可以建議患者去做的,詳細怎麼做可以與專業人士討論。


慢性病的照護可能需要改變生活型態,身為慢性病病患的家屬,可以如何面對和協助呢?或是參考哪一些專業資源的建議?


  • 調整生活型態並不容易,身為家屬能做的第一點就是「鼓勵與陪伴」,讓患者感覺在改變的路上他並不孤單,在面臨到困難時有人可以協助或同理他。

  • 第二點是「提升自我的健康意識」,若是家人、朋友等患者生活圈內的人都開始對健康有概念,並願意做出改變,則會提高改變的成功機會。

 

健康資訊

窗台邊曬著太陽優雅喝著咖啡與閱讀
優雅與健康

健康資訊爆炸的情況下,坊間有各種促進健康的文章、報導、說法甚至偏方流傳。面對各路紛雜的資訊,我們該如何分辨、篩選正確的健康資訊,有沒有什麼樣的原則可以和熟齡朋友們分享?

  • 每個時代都有當代人們必須學習的功課,活在現代,隨手一查都有各樣資訊、眾說紛紜,若我們沒有能力去分辨資訊的可信度、專業度,那我們就只能是大數據之下的資訊被動接受者和社群媒體的廣告投放的實驗品了。

  • 如果本身並不是一個醫療專業人員,為了要區分「專業建議」與「商業知識」的差異,我們必須學習更多「停看聽」的技巧,並更有意識地了解每個人的身體都不同,同一種毛病,也不一定在標準SOP處理後有一樣的結果。

  • 面對各樣資訊,我們需要增加自己批判性思考的能力,除了一直東張西望自己可以為了健康「做什麼」之外,也應該更認識健康的「為什麼」,對任何資訊有懷疑時就積極查證,避免在流言裡面隨波逐流,只有這樣,才有可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養生之道。


醫師有沒有推薦熟齡族獲取健康資訊的管道和方法呢?

找到可信賴的醫療資訊來源是非常重要的,但因為資訊的來源太多,無法一概而論是好是壞,一般而言,公信力較高的雜誌、網路平台、電視節目、專業人員所給出來的資訊會是較具參考性的。若來源是個人臉書社團、LINE群組或是親朋好友的個別體驗,就需要花時間去做更多驗證了。


Comments


Commenting has been turned off.

RSS

歡迎分享文章。如果您想複製或引用文章請附上出處網址連結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