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作家相片Muting Functional Medicine

我是否患有低血壓症?


低血壓症狀指血壓水準低於正常值。正常成年人的血壓通常為120/80毫米汞柱(mmHg),低於90/60 mmHg則被認為是低血壓。低血壓可能是一種獨立的疾病,也可能是其他疾病的症狀之一。


低血壓症並沒有特定的病理特徵。低血壓症指的是血壓低於正常水準,而正常血壓範圍因年齡、性別、健康狀況和其他因素而有所不同。低血壓症的病理特徵主要是指引起低血壓的病因和病理生理機制。低血壓的症狀可能包括頭暈、暈厥、眩暈、虛弱、疲勞、噁心、心悸、視力模糊、出汗等。這些症狀可能是由於腦部、心臟、腎臟等器官缺氧導致的。某些情況下,低血壓可能是嚴重病情的症狀,如出血、感染、心臟病等。


引起低血壓症的病因可以是多種多樣的,包括失血、感染、心臟病、神經系統疾病、內分泌失調等。病理生理機制主要涉及到血容量減少、血管舒張、心輸出量下降等因素。


例如,失血可以導致血容量減少,血管舒張和心輸出量下降。感染可以引起體液的丟失,導致血容量下降。心臟病可以影響心臟的泵血功能,導致心輸出量下降。神經系統疾病和內分泌失調可以影響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的平衡,從而影響心臟和血管的功能。


低血壓的致病機制複雜,可能涉及多個生理系統的失調,包括循環系統、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等。


以下是導致低血壓的一些常見致病機制:

  • 血容量不足:當血容量不足時,心臟需要減慢心率來維持足夠的心輸出量,導致低血壓。血容量不足可能由於出血、脫水、嚴重腹瀉、過度使用利尿劑等原因引起。

  • 心臟功能不良:心臟病、心臟手術、心律失常等情況可能導致心臟無法充分泵血,導致低血壓。

  • 血管擴張:某些藥物、神經系統疾病、炎症、感染等情況可能導致血管擴張,導致低血壓。

  • 自主神經系統失調:自主神經系統是調節心率和血管收縮的一個重要系統。某些疾病或藥物可能導致自主神經系統失調,導致低血壓。

  • 內分泌系統失調:某些內分泌疾病(如甲狀腺功能亢進、腎上腺功能不足等)可能導致低血壓。

  • 過度鍛煉:過度鍛煉可能導致血容量減少,心臟負荷增加,導致低血壓。

低血壓的診斷及確診


低血壓並不一定意味著存在疾病。許多健康人的血壓較低如運動員,但並不會出現明顯的症狀。診斷主要是基於症狀和血壓測量結果。如果症狀表明可能存在低血壓,則需要進行進行額外的檢查來幫助確診低血壓。這些檢查可能包括:

  • 心電圖(ECG):ECG 可以檢查心臟是否存在異常,例如心率過緩或過速等。

  • 超聲心動圖(Echocardiogram):超聲心動圖可以評估心臟結構和功能,查看心臟是否存在病理變化。

  • 血液檢查:血液檢查可以檢查是否存在貧血、低血糖等情況。

  • 尿液檢查:尿液檢查可以檢查是否存在腎臟疾病。

  • 壓力試驗(Tilt table test):這是一種用於評估暈厥症狀的測試。患者被固定在一張傾斜的桌子上,檢測在傾斜桌子的不同角度下,患者是否出現暈厥或其他症狀。

低血壓的確診需要進行詳細的病史詢問、身體檢查和實驗室檢查,並根據患者的病情進行個體化的評估。主要涉及引起低血壓的病因和病理生理機制。具體的病理特徵因個體情況和病因而異,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分析。


低血壓症的藥物治療


在一些情況下,低血壓並不需要治療,只需要注意休息和補充足夠的水分。然而,如果低血壓導致了嚴重或長期的症狀,如頭暈、乏力、暈厥等,可能需要藥物治療。常用的低血壓常見的處置藥物:

  • 補充生理食鹽水:在嚴重的低血壓、失水或休克時,通過輸液來補充足夠的液體和電解質,以提高血容量和血壓水準。

  • 血管收縮劑:如去甲腎上腺素、多巴胺等藥物,可以促使血管收縮,提高血壓水準。

  • 小劑量的皮質類固醇:如氫化可的松等藥物,可以提高血壓和血容量。

  • 礦物質和維生素補充:例如維生素B12、葉酸、鐵等,可以幫助糾正貧血和營養不良,從而改善低血壓症狀。


在某些情況下,可以通過調整飲食、增加鹽分攝入、增加水分攝入等方式來改善低血壓。對於某些病因,如心臟病、腎臟病等,需要通過治療基礎疾病來改善低血壓。在某些情況下,可能需要使用藥物來提高血壓水準。


功能醫學對於低血壓症的建議及改善


功能醫學是一種綜合性的醫療方法,通過調整身體功能、營養和生活方式來改善健康狀況。對於低血壓,以下是功能醫學建議和改善方法:


  • 飲食調整:增加蛋白質和鹽的攝入量,有助於提高血容量和血壓水準。同時,適當增加水果、蔬菜和穀物的攝入量,可以幫助改善身體營養狀況和預防其他疾病。

  • 運動:適量的運動可以促進血液迴圈、提高心臟健康和血壓水準。但是對於低血壓的患者,應該選擇輕度運動,避免劇烈運動導致血壓過低。

  • 補充營養素:低血壓可能與營養不良有關,因此補充一些重要的營養素可能有助於改善症狀。例如,補充鐵、維生素B12等可以緩解貧血,補充葉酸可以幫助身體更好地吸收營養。

  • 水分攝入:適當增加水分的攝入量可以防止脫水和低血壓。建議每天喝足夠的水和其他液體,例如湯、果汁等。

  • 睡眠和壓力管理:睡眠和壓力都可能對血壓水準產生影響。保持良好的睡眠品質和避免過度的壓力,可以幫助預防低血壓的發生。

功能醫學的目標是通過綜合調整身體功能、營養和生活方式來促進健康。對於低血壓的患者,改善飲食、適量運動、補充營養素、增加水分攝入以及睡眠和壓力管理都是可能有益的方法。但是,對於嚴重的低血壓症狀,還是需要進行藥物治療和密切監測。



RSS

歡迎分享文章。如果您想複製或引用文章請附上出處網址連結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