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疾病,通常出現在嬰幼兒和兒童期,但也可能在成年人時發作。這種疾病會導致皮膚變乾、發癢、紅腫和有斑點,並可能出現疹子和皮膚脫屑。症狀通常與體內的過敏反應有關,包括對空氣中的花粉、塵蟎、寵物毛髮等過敏原的敏感反應。此外,環境因素(如濕度、氣溫和空氣污染)也可能會加重症狀。
異位性皮膚炎的病理機制涉及多種因素,包括免疫系統、皮膚屏障功能異常、環境因素和基因等。首先,異位性皮膚炎的病理過程與免疫系統有關,主要是由於免疫系統過度反應引起的。當皮膚接觸到外部過敏原時,免疫系統會產生過度反應,釋放出多種發炎介質,如組織胺、白細胞介素等,從而導致皮膚細胞的損傷和發炎反應。其次,異位性皮膚炎的皮膚屏障功能異常也是其病理機制之一。正常情況下,皮膚屏障功能可以阻止外界物質進入皮膚,但在異位性皮膚炎患者中,皮膚屏障功能通常受損,從而增加了皮膚對外部過敏原的敏感性,進一步引發症狀。環境因素也可能參與到異位性皮膚炎的病理機制中。研究表明,濕度、氣溫、空氣污染等環境因素都可能影響異位性皮膚炎的發病和發展。最後,異位性皮膚炎的病理機制還與基因有關。研究發現,異位性皮膚炎的發病與某些基因變異有關,尤其是與皮膚屏障功能相關的基因變異。
異位性皮膚炎的症狀可能因人而異:
皮膚乾燥:患者通常會出現皮膚乾燥的症狀,尤其是在寒冷乾燥的天氣下更加嚴重。
皮膚發癢:發癢是患者最常見的症狀之一,有些會出現嚴重的發癢,影響睡眠。
皮膚紅腫:患者會導致皮膚出現紅腫的現象,有時還伴隨有熱痛感。
皮膚斑點:患者的皮膚可能會出現斑點或斑塊,通常是紅色或深褐色的,有時還會出現鱗屑。
皮膚疹子:患者的皮膚可能會出現疹子,可能是小紅點或水泡,通常出現在手臂、膝蓋、手指等部位。
皮膚厚度增加:長期不治療或治療不當可能導致皮膚長時間不斷炎症復發,使皮膚厚度增加,出現灰白色的斑塊。
異位性皮膚炎治療的方法:
一般而言,隨著年紀的增加,人體免疫系統的功能會逐漸下降,導致免疫力減弱,因此患者可能會更容易感染疾病或出現過敏反應。然而,異位性皮膚炎的情況並非如此,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遺傳性疾病,與年紀關係不大。患者可能會一生都有異位性皮膚炎的問題,而且在成年後仍然可能會發生皮膚炎症反應。異位性皮膚炎的治療重點是控制症狀和預防復發,而不是增強免疫力。因此,異位性皮膚炎的患者需要繼續保持良好的皮膚護理和治療計劃,以幫助控制皮膚炎症反應。
異位性皮膚炎目前尚無完全治癒的方法,但可以通過以下方式進行改善:
保持皮膚潮濕:異位元性皮膚炎患者需要經常使用保濕劑來保持皮膚濕潤,減少皮膚乾燥和發癢的症狀。
使用局部藥物治療:外用類固醇是異位性皮膚炎治療的首選藥物,能夠減少皮膚炎症反應和發癢的症狀。其他治療方法包括酒精和紅外線療法等。
使用口服藥物治療:口服抗組織胺藥物和免疫抑制劑是異位性皮膚炎治療的常用藥物,可以減少皮膚炎症反應和發癢的症狀。
避免刺激:異位性皮膚炎患者應該避免接觸刺激性物質,例如化學品、氨、煙霧等,以免惡化症狀。
控制環境:保持室內濕度、溫度適宜,避免寒冷和乾燥的天氣對皮膚的刺激。
療的方法因人而異,治療效果也會有所差異。及早發現、早期治療、注意日常護理和預防。在台灣,健保給付的異位性皮膚炎藥物包括外用類固醇和口服抗組織胺藥物,外用類固醇:氫化可的松軟膏、醋酸倍氯米松軟膏、醋酸氫化可的松軟膏...等。口服抗組織胺藥物:氯雷他定、芬太尼、奧德定...等。
功能醫學對於異位性皮膚炎的營養建議如下:
增加攝取omega-3脂肪酸:omega-3脂肪酸有助於減少身體炎症反應,可以通過攝取深海魚、亞麻籽、核桃等食物或是補充omega-3脂肪酸的膠囊來達到這一目的。
減少過敏原食物的攝取:某些食物如牛奶、蛋、堅果、小麥等容易引起過敏反應,患者可以通過避免這些食物的攝取來減少過敏反應。
增加攝取抗氧化劑:抗氧化劑可以減少身體的炎症反應,建議攝取富含抗氧化劑的食物如蔬菜、水果、茶葉、使用氫分子抗氧化...等。
增加攝取鋅:鋅對於皮膚健康有重要作用,可以通過攝取牛肉、雞肉、蝦等食物或是補充鋅的膠囊來達到這一目的。
減少糖和精製食品的攝取:糖和精製食品容易引起身體的炎症反應,建議減少這些食物的攝取。
這些建議只是異位性皮膚炎的營養處方中的一部分,對於不同的患者,營養處方可能會因人而異,最好在接受營養師的建議之後再進行飲食調整。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