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又稱為高血壓症,是指血壓在持續性高於正常值範圍內的狀態。正常成人的血壓範圍是收縮壓(Systolic Pressure)為120mmHg以下,舒張壓(Diastolic Pressure)為80mmHg以下。高血壓可引起許多健康問題,如心臟病、腎臟疾病、中風等。
正常的收縮壓(Systolic Pressure)應該在90到119mmHg毫米汞柱之間。 正常的舒張壓(Diastolic Pressure)應該在60到79mmHg毫米汞柱之間。
高血壓通常沒有明顯的生理症狀,因此被稱為“沉默的殺手”。在大多數情況下,人們可能並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壓,直到接受血壓測量時才會發現。在一些極端的情況下,高血壓可能會引起頭痛、眩暈、視力模糊、胸痛、呼吸困難、心悸、耳鳴、鼻出血等症狀,這些症狀通常與高血壓所引起的併發症有關。如果高血壓持續存在,可能會對心臟、腎臟、眼睛和大腦等器官造成傷害。因此,即使沒有明顯的症狀,也應該定期進行血壓測量以及接受定期健康檢查。
針對高血壓的治療通常包括藥物治療和非藥物治療,如改變飲食習慣、增加運動量、減少壓力等。如果患者能夠堅持長期的治療和控制,並且採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不吸煙、限制飲酒、保持健康體重、控制血糖和膽固醇水準等,就能有效地控制高血壓,避免其進一步加重和引發其他併發症。
一些研究表明,一些天然營養素如葉酸、維生素D等,也有助於控制高血壓。而一些功能醫學的方法,如中醫治療、減壓等,也能夠幫助控制高血壓和促進身體健康。高血壓是一種可逆轉的疾病,透過適當的治療和控制,加上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就能有效地控制高血壓,減少併發症的風險。
高血壓與心臟和體循環密切相關,因為高血壓會對心臟和血管產生損傷,影響心臟體循環的正常運作。心臟負擔加重,心臟需要更多的力量才能把血液推向身體各個部位。長期高血壓會導致心臟肥大和心臟肌肉功能降低,增加心臟疾病的風險,如心臟衰竭、心肌梗塞、心律失常等。此外,也會對血管產生損傷,血管變得硬化和狹窄,影響血液流通。會導致動脈硬化和冠狀動脈疾病等血管疾病的發生,影響心臟體循環的正常運作。高血壓會對心臟和體循環產生負面影響,增加心臟疾病和血管疾病的風險。
高血壓的病理特徵:
血管壁增厚:高血壓會使血管壁變厚,尤其是小動脈和小動脈的內皮細胞會增生,使得血管的內徑變小,血流量減少。
血管壁硬化:長期高血壓會使得血管壁變硬,使得血管失去彈性,減少對血壓的緩衝能力,加重高血壓病情。
冠狀動脈供血不足:高血壓會使冠狀動脈內膜增厚和斑塊形成,影響心臟的供血,導致心臟缺血,甚至心肌梗死。
腎臟損傷:高血壓會使腎小球濾過功能降低,進而影響腎臟的排泄和調節功能,加重腎臟損傷。
大腦血管病變:高血壓會對大腦血管產生損傷,增加中風和腦出血的風險。
高血壓的病理特徵主要是對心血管和腎臟等器官產生損傷,並加重了相關的疾病風險。
治療高血壓的用藥及副作用:
利尿劑:利尿劑可增加腎臟排出鈉離子和水分,減少體液量降低血壓。常用的利尿劑包括袢利尿劑、噻嗪類利尿劑等。長期使用可能導致低血鉀、低血鈉、低血鎂等電解質不平衡,以及脫水、腎功能受損等副作用。
ACEI/ARB: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ACEI)和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ARB)可阻斷血管緊張素對血管的收縮作用,擴張血管,降低血壓。長期使用可能導致頭暈、咳嗽、高血鉀等副作用。
鈣通道阻滯劑:鈣通道阻滯劑可阻斷鈣離子進入心臟和血管平滑肌細胞,減少心臟收縮力和血管收縮,降低血壓。長期使用可能導致頭痛、心悸、便秘、水腫等副作用。
β-受體阻滯劑:β-受體阻滯劑可減慢心臟的收縮速度和降低心臟輸出量,降低血壓。長期使用可能導致頭暈、疲勞、心悸、睡眠障礙等副作用。
中樞神經系統藥物:如α2-受體激動劑、中樞作用降壓藥等,能夠通過調節神經系統的反應,降低血壓。長期使用可能導致頭暈、疲勞、口乾、便秘等副作用。
腎素-血管收縮素系統抑制劑:如腎素抑制劑、血管收縮素II受體阻滯劑等,可阻斷腎素-血管收縮素系統的作用,降低血壓。長期使用可能導致頭暈、疲勞、低血糖、肝功能受損等副作用。
治療高血壓時,每種藥物的副作用可能因個體差異而略有不同,醫生會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藥物和劑量,並監測治療效果和不良反應。患者還應注意平時的生活習慣,如適當控制飲食、適度運動、戒煙限酒等,以協助降低血壓。
功能醫學對於高血壓的建議及幫助
功能醫學是一種綜合的醫學方法,旨在維持身體整體的健康和平衡,尤其注重預防和治療慢性疾病。
飲食:遵循心臟健康飲食,包括減少飽和脂肪和膽固醇攝入、增加水果和蔬菜、避免過多鹽分和加工食品。此外,可以增加富含鎂和鉀的食物攝入,如葉菜類、堅果、種子、豆類等。
運動:適度的有氧運動,如快走、慢跑、游泳等,可以幫助降低血壓,增強心臟和血管健康。
減壓:避免長時間的壓力和焦慮,可以通過冥想、瑜伽、深呼吸等方式減壓,從而降低血壓。
補充營養素:一些營養素,如鉀、鎂、葉酸、維生素D等,可以幫助降低血壓。但需要諮詢醫生或營養師建議,確保補充量安全和有效。
中醫治療:中醫認為高血壓是由於肝、脾、腎、心臟等臟器功能失調引起的,可以通過針灸、按摩、中藥等方式調理體內陰陽平衡,改善高血壓症狀。
功能醫學的方法強調個體化和整體性,強調預防和治療慢性疾病的根本原因。若患有高血壓,建議在醫生的監督下,採取綜合的治療方式,包括藥物治療和功能醫學的方法,以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高血壓是一種慢性疾病,通常需要長期的治療和控制。但如果及早採取有效措施,高血壓可以得到有效的治療和控制,甚至可以逆轉。高血壓是一種可逆轉的疾病,透過適當的治療和控制,加上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就能有效地控制高血壓。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