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分子有機會逆轉失智?阿茲海默症新希望,來自最輕的氫元素
- Muting Functional Medicine
- 5月9日
- 讀畢需時 9 分鐘
已更新:5月9日
在照護阿茲海默症(AD)患者的過程中,家屬常面對無力感:患者不斷流失記憶,逐漸無法表達、辨識,甚至失去自主進食與如廁的能力。對於這樣的退化型疾病,現行藥物往往只能延緩進程,卻難以扭轉。當家屬上網搜尋任何一絲希望時,許多聲稱「改善失智」的補充品充斥市場,但缺乏真正的臨床實證。
2023年來自日本的兩篇醫學研究,提出令人振奮的數據—吸入純化的氫氣(H₂),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認知功能與神經影像指標,甚至在晚期AD患者中觀察到生活功能的恢復。這項研究不僅重新定義氫分子在神經醫學上的可能性,也為失智照護帶來一線科學希望。

目錄:
一、氫分子吸入與阿茲海默症照護挑戰
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 AD)是一種影響全球超過5,500萬人的神經退行性疾病,是老年失智的最常見原因,佔所有失智症的60-70%。此疾病的進程緩慢但不可逆,從早期的記憶混亂、語言退化,到中後期的人格改變、生活功能喪失,最終常導致全依賴照護,對家庭與醫療體系都是沈重的負擔。
照護阿茲海默症患者的挑戰不僅在於疾病本身的不可治癒性,還在於「病程中的生活品質惡化」,例如:
無法辨認親人,導致溝通與情感斷裂。
夜間遊走、攻擊行為,使家庭壓力劇增。
進一步喪失如廁與進食能力後,家屬往往陷入是否機構安置的兩難。
這些現象多數在中晚期發生,而目前的藥物幾乎無法有效緩解這類「功能退化型困境」。而針對此空白,一些非藥物介入如音樂療法、芳香療法、營養補充雖然被提出,但缺乏足夠臨床證據支持。
因此,若有一種經科學驗證、可改善阿茲海默症患者腦部神經完整性與生活功能的介入方式,其臨床與家庭意義將非常重大。來自日本的研究團隊針對氫分子吸入進行的初步臨床試驗,提出氫氣可能透過抗氧化、抗發炎與修復神經網絡等多重機轉,為阿茲海默症患者提供新穎而有潛力的輔助治療方式。這樣的發現,值得更深入探討與審慎關注。來自日本的研究團隊報告指出,透過每日吸入低濃度氫氣,可能有機會改善這些已被認為無法逆轉的症狀。
二、阿茲海默症的病理與傳統治療困境
阿茲海默症是一種多因性、進行性神經退化疾病,其病理核心並非單一原因導致,而是多重生理與分子層級變化交互影響的結果。根據目前主流神經病理學研究,阿茲海默症的主要病變包括:
β-amyloid(Aβ)蛋白沉積:源自APP(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裂解異常,產生過量不溶性Aβ,形成神經毒性斑塊,破壞神經元間訊息傳遞。
Tau蛋白過度磷酸化:形成神經原纖維糾結(NFTs),導致細胞骨架不穩與軸突傳輸障礙。
慢性神經發炎反應:小膠質細胞(microglia)與星狀膠質細胞過度活化,釋放大量促炎細胞激素(如IL-1β、TNF-α)。
氧化壓力與線粒體功能障礙:導致細胞能量代謝失衡、自由基累積,促進細胞凋亡與神經元損傷。
神經網絡功能失調:突觸密度下降,影響長期增益作用(LTP)與記憶編碼能力。
這些複雜病理變化使得單一靶點藥物難以有效對抗疾病進程。迄今臨床核准用於阿茲海默症治療的藥物仍以對症為主,分為兩大類:
乙醯膽鹼酯酶抑制劑(如 Donepezil、Galantamine):延緩神經傳導物質降解,改善注意力與短期記憶。
NMDA受體拮抗劑(如 Memantine):減少興奮性毒性,保護神經元。
但這些藥物僅能緩解症狀,無法阻止神經元退化,也無法修復已受損神經。特別在ADASCog超過50分的晚期病患中,治療效果極為有限。
三、研究證據:氫氣吸入改善認知與神經功能
儘管阿茲海默症長期被視為不可逆的神經退行疾病,近年研究逐漸發現部分介入手段可能對神經網絡的可塑性與功能性維持產生影響。特別是氫氣吸入這項新興輔助療法,逐漸獲得基礎與臨床實證的支持。過去多數保健介入僅停留在理論層面,但本章所引用的研究,不僅納入實際AD患者,更使用了神經心理學測驗(如ADAS-cog)與磁振造影中的擴散張量影像(DTI)作為量化依據。
以下將介紹三項關鍵研究,分別來自個案報告、小型臨床試驗與動物模型,這些研究從不同面向指出,氫氣吸入可能同時改善認知功能與神經纖維完整性,並具有延續性與安全性,為過去被認為無法逆轉的神經退化病程開啟新視角。
阿茲海默症氫氣吸入療法個案報告(Ono et al., 2022)
受試者為一位79歲晚期阿茲海默症女性,參與6個月氫氣吸入臨床試驗後,家屬主動延長治療至2年以上。
吸入方式:每日兩次,每次1小時,使用3%氫氣與21%氧氣混合氣體,透過家用氫氣產生器進行。
臨床表現:原本需協助如廁,約在18個月後恢復自主排便,家屬觀察到明顯生活功能改善。
MRI DTI結果:海馬區神經纖維束的Fractional Anisotropy (FA) 指標由0.1進展至0.2,代表神經路徑完整性顯著改善。

患者吸氫前(A-B)、吸氫6個月(C-D)與吸氫24個月(E-F)之擴散張量影像(DTI),顯示海馬區神經纖維束密度(FA >0.2)逐漸恢復,反映神經結構完整性與臨床功能的同步改善。長期吸氫的晚期阿茲海默症患者,其海馬神經纖維束(DTI影像)在6、18與24個月後明顯增強,顯示神經可塑性回復與生活功能改善。
小型開放性臨床試驗(Ono et al., 2023, Pharmaceuticals)
對象:8名輕至中度AD患者(ADAS-cog 19~40),每日吸入3%氫氣兩次,持續6個月。
評估方式:ADAS-cog認知評分與DTI影像神經完整性評估。
結果:
ADAS-cog平均改善4.1分(顯著),對照組則惡化2.6分。
DTI顯示神經纖維束密度與方向性(FA=0.2)在治療後顯著提升(p=0.001)。
在停用氫氣後的6~12個月內,神經改善效果仍可維持。

🔴 紅色線條代表氫氣吸入治療組(Hydrogen Group)、🔵藍色線條:代表未治療對照組(Non-Treatment Control),8位AD患者連續吸氫6個月後,ADAS-cog認知功能測驗平均改善4.1分,顯著優於對照組,停用後6個月仍能維持療效趨勢。紅色線條在治療 6 個月時下降(改善),平均改善 4.1 分,藍色線條則在同期間顯著惡化,平均下降 2.6 分。停用後 6 個月,紅色組表現維持(未迅速反彈),顯示療效具延續性,12 個月時雖略有趨緩,但仍優於藍色組。
動物研究補充證據(Cole et al., 2019, Swine Model)
研究使用新生豬進行低溫循環終止手術,模擬全腦缺血情境。
介入:使用2.4%氫氣吸入24小時
結果:MRI顯示腦損傷體積顯著減少、神經學功能評分顯著改善,證實氫氣具備保護腦部的能力,並且在電燒等臨床情境下仍安全。

在豬隻缺血再灌流模型中,吸氫組在MRI影像下顯示腦損傷體積顯著減少,支持氫氣對急性神經傷害的保護作用與臨床安全性。
研究成果神經退化可逆性?
氫氣吸入不僅改善臨床認知評分與生活功能,更透過影像學方式呈現神經纖維束完整性的提升。這樣的證據突破了過去對神經退化「不可逆」的觀點,顯示大腦在適當介入下仍具備一定程度的可塑性與恢復力。無論是從早期改善記憶認知,或晚期病患重新獲得部分生活自理能力,氫氣都展現出遠超保健品層次的治療潛力。
四、機轉分析:氫氣如何作用於腦神經?
氫氣(H2)是一種無色無味的分子氣體,分子量小、極具擴散性,能穿透細胞膜甚至血腦障壁,進入中樞神經系統執行多重作用:
抗氧化:
選擇性清除最具破壞性的氫氧自由基(·OH)與過氧亞硝酸鹽(ONOO−)。
不干擾生理性的自由基(如NO、O2−)。
抗發炎與訊號調控:
抑制氧化磷脂所引發的NFAT(Nuclear Factor of Activated T-Cells)活化。
NFAT在AD中與Aβ相關的神經毒性與突觸功能障礙密切相關。
促進能量代謝與線粒體保護:
提升ATP產生,穩定線粒體膜電位,減少細胞凋亡。
促進神經可塑性與再生:
可能提升神經滋養因子表達,改善突觸密度與網絡連結。
氫氣作為一種介入分子,其多重機轉涵蓋抗氧化、抗發炎、穩定線粒體功能與調節細胞訊號等層面,與阿茲海默症的病理核心高度吻合。特別是在阿茲海默症患者腦部氧化壓力失衡與神經網絡崩解的背景下,氫氣能夠深入中樞神經並選擇性清除有害自由基,展現出潛在的疾病修飾效果。
雖然目前關於氫氣在臨床神經退化性疾病中的應用仍屬於早期探索階段,但其生物學合理性與初步證據已建立一個值得深入驗證的研究方向。下一步,需透過嚴謹設計的臨床試驗來釐清其最佳使用時機、劑量與長期影響。
五、安全性與實用性評估
氫氣吸入在多項動物與人體研究中顯示高度安全性:
濃度:臨床使用3%濃度遠低於4%爆炸臨界值,在空氣中不具可燃風險。
毒性:人體一期試驗與多項臨床應用(中風、心肌梗塞、COPD、COVID-19)皆未見細胞毒性或器官副作用。
使用方式:透過家用氫氣機,每日吸入12次,每次30、60分鐘。
監測:定期確認產氫設備濃度穩定性,避免過低或雜質混入。
氣吸入不僅在濃度控制上具有高度安全性,且長期使用未見明顯不良反應,對多數年長者而言也具實務可行性。透過家用設備每日吸入30至60分鐘,搭配持續性的濃度監測與依從性教育,有機會成為家庭照護中的一項穩定輔助工具。在未來療法導入門檻愈來愈高的情況下,氫氣療法的高安全性、低成本與便捷性,恰可補足目前藥物治療的限制與空白,並提供一個從早期到晚期皆具應用潛力的新選項。
六、目前限制與未來展望
限制:
臨床樣本數仍小,缺乏大規模隨機雙盲對照(RCT)。
改善效果出現需數月以上,可能影響患者與家屬依從性。
AD晚期患者表達能力受限,主觀改善難以量化。
展望:
建議設計多中心隨機雙盲試驗,納入不同嚴重程度阿茲海默症患者。
引入生物標記(如炎症因子、氧化壓力、神經絲蛋白)作為輔助療效判斷依據。
探討氫氣與傳統藥物的併用效益。
評估長期使用的安全性與設備成本結構優化。
雖然氫氣吸入在阿茲海默症中的應用仍處於臨床研究初期,但其背後的理論基礎與初步實證已建立了可觀的潛力。其非侵入性、高安全性與多靶點機轉,與AD這類多因性神經退化疾病的本質特性相符,提供了傳統單一靶點藥物無法取代的介入優勢。在面對當前阿茲海默症藥物開發瓶頸與照護需求缺口之際,氫氣吸入療法的臨床可行性與潛在治療價值值得嘗試。
七、記憶或許會模糊,但我們仍可以為親人點亮希望的氫分子

現階段氫氣吸入療法雖未被納入標準治療,但其潛在的神經修復能力與高安全性,使其成為值得進一步研究與應用的選項。尤其對於現行藥物效果有限的晚期阿茲海默症患者,氫氣可能成為補足醫療空窗的新選擇。若您是阿茲海默症患者的照護者,建議可與醫療專業人員討論評估,並密切關注氫分子療法的最新研究發展。
阿茲海默症與氫氣吸入常見問題
氫氣吸入是藥物治療的替代品嗎?
不是。氫氣吸入屬於輔助療法,建議與現有醫師處方藥物併用,而非替代。根據目前研究,氫氣可提供額外的神經保護與認知支持效果。
哪一類阿茲海默症患者適合使用?
目前研究顯示對輕度至中度AD患者效果最明顯,但部分晚期患者也觀察到如廁功能等生活能力的改善。建議與醫師共同討論適用性。
氫氣怎麼吸?需要住院嗎?
無需住院。市面上已有多款居家型氫氣產生器,可透過鼻導管或面罩每日吸入。建議每日1–2次,每次30–60分鐘,持續數月才能見效。
研究中多久才會出現?
根據研究,多數人在3個月後可見初步變化,6個月以上則有較穩定的改善趨勢。建議持續追蹤認知測驗與功能變化。
參考文獻
Ono H, Nishijima Y, Ohta S. Long-Term Inhalation of Hydrogen Gas for Patients with Advanced Alzheimer’s Disease: A Case Report Showing Improvement in Fecal Incontinence. Pharmaceuticals. 2022;15(3):434. (2022 年個案報告,描述晚期阿茲海默症病患接受氫氣吸入兩年後恢復如廁功能)
Ono H, Nishijima Y, Adachi N, Ohta S. Therapeutic Inhalation of Hydrogen Gas for Alzheimer’s Disease Patients and Subsequent Long-Term Follow-Up as a Disease-Modifying Treatment: An Open Label Pilot Study. Pharmaceuticals. 2023;16(8):1071. (2023 年開放性臨床試驗,8 名 AD 患者接受 6 個月吸氫治療的結果與後續追蹤)
Cole AR, Perry DA, Raza A, et al. Perioperatively Inhaled Hydrogen Gas Diminishes Neurologic Injury Following Experimental Circulatory Arrest in Swine. JACC: Basic to Translational Science. 2019;4(2):176–187. (2019 年豬隻模型研究,說明氫氣吸入減輕腦缺血損傷與安全性)
Ohta S. Molecular hydrogen as a preventive and therapeutic medical gas: initiation, development and potential of hydrogen medicine. Pharmacol Ther. 2014;144(1):1–11. (介紹氫氣的選擇性抗氧化機轉與神經保護理論)
Zhu Q, et al. Molecular hydrogen therapy ameliorates cognitive dysfunction in animal models of Alzheimer’s diseas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Front Aging Neurosci. 2022;14:893188. (系統性回顧氫氣在動物阿茲海默症模型中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