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查詢結果

找到 120 項與「」相關之結果

  • 【影片】老人症候群:記憶力下降、走路變慢、肌少症、衰弱症。沒有這 3種慢性病就是長壽預兆

    老人症候群是一種常見的老年健康問題,它包括了多種症狀和徵兆,如記憶力下降、走路變慢、肌少症、憂鬱、衰弱等。老人症候群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與遺傳、生理變化、環境、疾病、用藥等有關。老人症候群會影響老年人的生活功能和品質,增加住院和死亡的風險。因此,預防和早期診斷老人症候群是非常重要的。目前認為最有效的預防方法是規律的運動、適當的營養、控制慢性疾病和多參與社會活動。如果您想了解更多關於老人症候群的資訊,您可以參考以下的影片。我們來看看國泰醫院老年醫學科黃柏堯主任醫師與主持人的談話內容。 如果你或你的親友患有肌少症,你可能會對這種疾病感到無助和沮喪。肌少症是一種影響肌肉的遺傳性疾病,它會讓肌肉逐漸變弱和萎縮。目前還沒有治愈肌少症的方法,但是有一些方式可以幫助你改善生活質量和減輕不適。 除了遵從醫生的指示和接受輔助治療外,你還可以通過調整飲食來幫助自己。飲食對於肌少症患者的健康和幸福非常重要,因為它可以提供必要的營養素,支持肌肉和骨骼的功能,並預防併發症。 以下是一些你可以考慮的營養補充建議: 蛋白質: 蛋白質是肌肉的基本組成部分,它可以幫助肌肉生長和修復。如果你患有肌少症,你可能需要攝取更多的蛋白質來支持你的肌肉功能。你可以從高質量的蛋白質來源中獲得蛋白質,例如瘦肉、家禽、魚類、蛋類、豆類和奶製品。每天至少吃一次含有蛋白質的食物,並在每頓飯中都加入一些蛋白質。 抗氧化劑: 抗氧化劑是一種可以對抗自由基損害的物質,自由基是一種會導致細胞老化和損傷的分子。肌少症患者可能會有更高的氧化壓力,這意味著他們需要更多的抗氧化劑來保護他們的細胞。水果、蔬菜和堅果都是富含抗氧化劑的食物,它們可以提供各種不同類型的抗氧化劑,例如維生素C、E、A和硒。每天吃五份以上的水果和蔬菜,並在零食時間吃一些堅果,例如藍莓、紅莓、綠葉蔬菜和核桃。 Omega-3脂肪酸: Omega-3脂肪酸是一種對於心臟健康和抗炎作用非常重要的脂肪酸。它可以幫助降低血壓、血液中的三酸甘油酯和壞膽固醇,並減少發炎反應。肌少症患者可能會有心臟問題和發炎問題,因此攝取足夠的Omega-3脂肪酸對他們非常有益。你可以從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中獲得這種營養素,例如魚油、亞麻籽、葵花籽和堅果。每週至少吃兩次深海魚,例如鮭魚、鯖魚和沙丁魚,並在你的沙拉或早餐中加入一些亞麻籽或葵花籽。 維生素D: 維生素D是一種對於肌肉功能和骨骼健康至關重要的維生素。它可以幫助身體吸收和利用鈣和磷,這兩種礦物質是構成骨頭的主要成分。肌少症患者可能會有低維生素D水平,這會增加他們患上骨質疏鬆症和肌肉無力的風險。你可以通過曝露於陽光下來幫助身體合成維生素D,但是有些人可能需要額外的維生素D補充劑。請咨詢你的醫生以確定你是否需要補充維生素D,以及你需要多少劑量。 維生素C: 維生素C是一種對於骨骼和結締組織健康非常重要的維生素。它可以幫助身體合成膠原蛋白,這是一種支撐皮膚、關節、筋膜和其他組織的蛋白質。它也可以提供抗氧化作用,並增強免疫系統。肌少症患者可能會有結締組織的問題,例如關節僵硬和皮膚彈性減低,因此攝取足夠的維生素C對他們非常有益。你可以從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中獲得這種維生素,例如柑橘類水果、草莓、花椰菜和其他新鮮的水果和蔬菜。每天至少吃一份含有維生素C的食物。 礦物質: 礦物質是一種對於身體各種功能非常重要的微量元素。它們可以幫助調節神經傳導、心跳節律、血液凝固。 以上一些常見的營養補充建議,讓你可以在飲食中加入更多有益的食物。在使用任何補充劑之前,請務必先咨詢你的醫生或註冊營養師,以確保它們適合你的個人情況。

  • 【影片】長期便祕會得大腸癌還會得肝病?你可能有腸躁症該如何判定

    長期便祕不僅會影響你的身體健康,還可能增加你患上大腸癌和肝病的風險!這是因為便祕會讓你的腸道積累大量的廢物和毒素,這些物質會刺激你的腸壁,造成發炎和癌變。同時,這些物質也會進入你的血液,對你的肝臟造成負擔和損傷。所以,如果你想保持一個健康的身體,你一定要注意改善你的便祕問題! 那麼,如何改善便祕呢?其實,你不一定要靠吃藥或者灌腸,只要採取以下兩個簡單的方法,就可以有效地促進你的腸道蠕動,幫助你排出體內的廢物和毒素。 第一個方法是多喝水。水是人體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它可以幫助你的腸道保持濕潤,讓你的大便更容易通過。避免喝含糖或者咖啡因的飲料,因為這些飲料會讓你的腸道更乾燥。 第二個方法是多吃纖維。纖維是一種不能被人體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它可以增加你的大便的體積和柔軟度,讓你更容易排便。同時,纖維也可以幫助你控制血糖和膽固醇,預防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建議你每天攝取25到30克的纖維,可以從水果、蔬菜、全穀類、堅果、種子等食物中獲得。 不過,有些人即使做了以上兩個方法,還是會有便祕或者腹瀉、腹部不適、胃口不佳等問題。這可能是因為他們患有一種叫做腸躁症(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的功能性胃腸疾病。腸躁症是一種常見的消化系統障礙,它會影響人們的生活品質和情緒。那麼,如何判定自己是否有腸躁症呢? 根據羅馬四診斷標準(Rome IV criteria),如果你在過去三個月中至少每周有一天出現以下情況之一,並且這些情況至少持續了六個月以上,那麼你就可能有腸躁症: 便祕或者腹瀉 腹部不適或者疼痛 腹部脹氣或者氣體 大便形狀或者頻率改變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 國泰醫院老年科醫學科 黃柏堯主任醫師怎麼說。 特別感謝中天電視台分享節目內容提供轉載。

  • 沐亭功能醫學Youtube 頻道

    沐亭功能醫學Youtube 陸續更新內容,歡迎訂閱我們的頻道,跟您談健康、談生活、談一些開心的事情。

  • 【影片】下肢水腫恐是重症警訊,老人家不方便行走就醫困難,現在有居家醫療到家裡看診?

    年長者如果常常出現下肢水腫,可能是一種隱藏的重症警訊!下肢水腫是指腳踝、小腿或大腿的皮下組織積聚過多的液體,造成腫脹的現象。這種情況可能是由於心臟、肝臟、腎臟或淋巴系統的功能不良,導致血液循環不順暢,或者是由於靜脈曲張、血栓、感染、過敏等原因引起的。年長者經常性下肢水腫常常伴隨著以下可能的疾病: 心臟功能疾病:會造成走路會喘、心悸併有雙下肢水腫。 腎臟功能疾病:會造成臉色蒼白、倦怠併有雙下肢水腫。 末期肝硬化:會造成肝硬化、腹脹併有雙下肢水腫。 末期癌症:會造成腫瘤或鼠蹊部淋巴轉移壓迫血管造成下肢水腫。 下肢深部靜脈血管栓塞:會造成下肢疼痛併有下肢水腫。 下肢蜂窩性組織炎:會造成下肢傷口紅、腫、熱、痛併有下肢水腫。 年長者下肢水腫的危害不容忽視,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會造成皮膚潰爛、細菌感染、慢性靜脈不全、深部靜脈栓塞等嚴重的併發症,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年長者一旦發現自己有下肢水腫的症狀,應該立即就醫,找出水腫的原因,並採取適當的治療措施。 接下來我們來聽聽黃柏堯醫師與主持人之間閒聊的老人家下肢水腫問題不方便行動及衍生的居家照護需求。 如果老人家因水腫或其他因素無法出門就醫,現在有許多醫院有提供居家醫療的照護及看診的服務。居家醫療照護是一項在家中提供醫療護理和支援的照護形式,以滿足有長期病痛或殘疾的個人需求。您可以前往衛服部的居家照護網站,尋求許多協助。 特別感謝:寶島聯播網-【寶島強強滾】國泰醫院老人醫學科主任黃柏堯、主持人陳東豪

  • 從「腸」計「憶」:記憶力居然跟腸道健康有關!

    認知功能下降與失智症的人口數正逐年上升,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統計,全球已經有超過五千五百萬的人口正被失智症所困擾,而且以每年一千萬人的速度增加當中,台灣失智症協會推估,台灣失智症人口將持續攀升,推估民國110年12月底台灣失智人口共312,166人,佔全國總人口1.34%,亦即在台灣約每74人中即有1人是失智者。未來的20年中台灣失智人口數以平均每天增加近48人;約每30分鐘增加1位失智者的速度成長著,且失智總人口佔全國總人口比逐年成長;其中,有50-60%的失智症患者確診為阿茲海默症。雖然阿茲海默症是一種已知的神經退化性疾病,但經過十幾年的藥物開發,且已經投入了大量資源研究,卻仍缺乏有實證效果的藥物被製造出來。失智症令人害怕的原因在於:漸進式地認知功能缺損,會使得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大幅增加失能的風險,而且根據統計,全球每年投入超過十三億美金的預算在提供失智症患者的醫療照護,其中有一半是照顧相關的費用。 腦神經相關的退化疾病看似為無解的醫療難題,而近年來醫學研究發現,腸道功能會影響腦部健康狀態,甚至腸道功能的退化會連帶加速認知功能的減退,因此,認識並提升「腸道功能的重要性」,是預防腦部退化與逆轉認知功能的關鍵所在。 一、腸道的重要性 在人體的腸道當中,有一套自主且完全不受大腦控制的腸道神經系統(enteric nervous system, ENS)專門負責指揮腸道運作,且可以透過交感與副交感神經與大腦神經進行溝通與訊息交換。同時,腸道也是人體與外界物質接觸最多的一個器官,因此有70%的免疫細胞都位於腸道系統當中,負責清除壞菌、建構人體防禦能力。若是腸道免疫功能弱化,則容易造成免疫能力下降、增加過敏與罹患自體免疫疾病的機率。 另外,根據研究發現,人體內的細胞總數約為37兆個以上,而體內菌叢的數量卻超過百兆個,其中99%都居住於腸道內,就是我們所知道的腸道菌。腸道菌的功能包含吸收養分、製造維生素、維持免疫功能、代謝營養素與影響神經傳導物質的分泌;從細胞的數量上看,與人體細胞總量比例約為十比一,若考慮基因數則超過一百五十比一,因此腸道內細菌對人體機能的影響程度遠超過我們的想像,甚至被稱為「被遺忘的器官」。 二、腸道與大腦之間的溝通:腸腦軸 前面提到了,腸道神經是一個獨立系統,它與大腦的中樞神經系統要有連結,就自然需要一條「軸線」,我們稱之為「腸腦軸」。而這條軸線其實是由四大部分組成,分別是迷走神經系統、腸道免疫系統、腸道菌代謝物與壓力反應賀爾蒙系統。 迷走神經系統:迷走神經是大腦的第十對腦神經,是人體當中最長的一條神經,連接了體內大部分的器官,包含腸道系統。它負責體內的內在感知系統,包含體溫恆定、心跳速率、飢餓飽足感,也負責傳達大腦所下的指令,影響人的運動能力、調節消化功能等。 腸道免疫系統:腸道菌失衡(dysbiosis)、細菌內毒素(又名:脂多醣 lipopolysaccharide; LPS)與慢性食物過敏原會引發腸道免疫系統的活化,長時間的活化會造成免疫能力失調,引發全身性的慢性發炎。發炎物質也會透過血液循環影響大腦功能,被認為與阿茲海默症、帕金森氏症、慢性疼痛、憂鬱症等腦部發炎疾病相關。 腸道菌代謝物:某些特定的腸道菌叢已經被證實會製造「正腎上腺素、多巴胺與GABA」等神經傳導物質,會透過這些腸道菌的代謝產物來與中樞神經系統互動,並維持腦部機能。再來,腸道菌會以飲食中的「膳食纖維」為原料,來製造腸道上皮細胞所需要的「短鏈脂肪酸」(short chain fatty acid, SCFA),進而維持腸道功能的正常運作、增強腸腦軸的穩定。最後,腸道菌也被證實會協助分泌俗成快樂賀爾蒙的「血清素」(serotonin),這同時也是腸道細胞與大腦神經元溝通最重要的神經傳導物質之一。 壓力反應賀爾蒙系統:人體處於壓力時,就會自動啟動壓力反應系統,透過腎上腺素的分泌,來回應外界環境的壓力,但長期的慢性壓力會抑制腸道蠕動、降低吸收營養能力與降低腸道細胞的再生,透過腸腦軸的連動性,影響腦部生理機能正常運作。 三、哪些腸道問題會引發大腦退化? 腸漏症與慢性發炎:腸道上皮細胞之間的緊密結合,能有效保護人體不受外來細菌的侵入,但如果腸道黏膜長期處於發炎狀態,就會出現黏膜滲動的情況,會讓細菌、病毒、未消化完全的大分子食物或是重金屬等有害物質進入體內,引發慢性發炎反應,稱之為「腸漏症」(leaky gut syndrome)。發炎物質進入體內後,會隨著體內循環造成腦部神經發炎,引起腦神經退化與全身系統性症狀。 腸道菌叢失衡與細菌內毒素累積:近年來研究發現,腸道菌內毒素LPS會隨著血液循環進入大腦當中,尤其影響記憶生成的「海馬迴」與「新生皮質區」,影響神經細胞正常運作,造成記憶力下降。另一方面,腸道菌內毒素也會引發全身性發炎反應,連帶影響保護大腦的「血腦障壁」(blood brain barrier, BBB),增加免疫細胞激素與毒素影響腦部的機會,造成「腦漏症」(leaky brain syndrome)。 腸道菌類澱粉蛋白酶的產生:以大腸桿菌為首的腸道菌族群會製造類澱粉酶,用來增加菌叢自身的穩固性,並且減少被人體免疫系統攻擊消滅的機會,而過量的腸道菌類澱粉酶卻會引發全身性免疫系統的活化,連帶增強大腦神經細胞的類澱粉酶製造與沉積,造成阿茲海默症風險的提升。 四、注意腸道保健,建立良好生活型態 腸道的症狀通常都比認知功能、腦神經退化來的提早許多,因此腸道的保健需要從年輕時就開始做起,腸道健康不只與糞便的排泄功能相關,更是維持體內營養狀態、免疫功能和保護認知功能與記憶力最重要的一環。 想要維持好的腸腦軸平衡,可以跟著以下步驟一起做: 關注腸道蠕動能力:每天至少有25-35克的膳食纖維、2000毫升的水分攝取;穩定且規律的運動、培養每天讓自己大笑或是深呼吸數次的習慣,讓身體的壓力得到釋放,減輕腸道的負擔。 提升腸道黏膜健康:均衡的飲食內容、減少精緻糖分的攝取,是維持黏膜健康的不二法門。第二,透過食物過敏原檢測的方式了解自己是否有慢性食物過敏的問題,利用消除飲食法(elimination diet)的方式避免腸道免疫系統的過度活化;最後,適當補充鋅、維生素D與麩醯氨酸等會幫助腸道黏膜修復的營養品。 維持腸道菌叢平衡:飲食中含有足夠的膳食纖維、益生元與益生菌,可以有效地維持腸道菌相的完整度與平衡,並減少因不良的生活型態、有污染的生活環境與年齡老化等因素,造成的腸道菌相失衡。 參考資料: 🔗世界衛生組織癡呆症 (失智症) 🔗台灣失智症協會-台灣失智症人口推估 Mayer, E. A., Knight, R., Mazmanian, S. K., Cryan, J. F., & Tillisch, K. (2014). Gut microbes and the brain: paradigm shift in neuroscience. 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34(46), 15490-15496.腸道微生物和大腦:神經科學的範式轉變。《神經科學雜誌》 Cryan, J. F., & Dinan, T. G. (2012). Mind-altering microorganisms: the impact of the gut microbiota on brain and behaviour. Nature Reviews Neuroscience, 13(10), 701-712. 改變思維的微生物:腸道微生物群對大腦和行為的影響。《自然評論·神經科學》 Bonaz, B., Bazin, T., & Pellissier, S. (2018). The vagus nerve at the interface of the microbiota-gut-brain axis. Frontiers in Neuroscience, 12, 49. 迷走神經在微生物群-腸道-腦軸中的作用。《神經科學前沿》 Ghaisas, S., Maher, J., & Kanthasamy, A. (2016). Gut microbiome in health and disease: linking the microbiome–gut–brain axis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 the pathogenesis of systemic and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Pharmacology & Therapeutics, 158, 52-62. 健康和疾病中的腸道微生物群:將微生物群-腸道-腦軸和環境因素與全身性和神經退行性疾病的發病機制聯繫起來。《藥理學與治療學》 Sender, R., Fuchs, S., & Milo, R. (2016). Revised estimates for the number of human and bacteria cells in the body. PLoS biology, 14(8), e1002533. 重新評估人類微生物群落的規模。《自然期刊》

  • 【轉貼】食品廣告標示詞句涉及誇張易生誤解或醫療效能之認定表

    101年9月28日署授食字第1013000020號令發布 一、行政院衛生署(以下稱本署)為維護國人健康,保障消費者權益,有效執行食品衛生管理法第十九條,禁止食品標示、宣傳或廣告誇張、易生誤解或宣稱醫療效能,特訂定本基準。 二、食品標示、宣傳或廣告如有誇張、易生誤解或宣稱醫療效能之情形,且涉及違反健康食品管理法第六條規定者,應依違反健康食品管理法論處。 三、涉及誇張、易生誤解或醫療效能之認定基準如下: (一) 使用下列詞句者,應認定為涉及醫療效能: 宣稱預防、改善、減輕、診斷或治療疾病或特定生理情形: 例句: 治療近視。恢復視力。防止便秘。利尿。改善過敏體質。壯陽。強精。減輕過敏性皮膚病。 治失眠。防止貧血。降血壓。改善血濁。清血。調整內分泌。防止更年期的提早。 宣稱減輕或降低導致疾病有關之體內成分:例句: 解肝毒。降肝脂。 宣稱產品對疾病及疾病症候群或症狀有效:例句:消滯。降肝火。改善喉嚨發炎。祛痰止喘。消腫止痛。消除心律不整。解毒。 涉及中藥材之效能者:例句:補腎。溫腎(化氣)。滋腎。固腎。健脾。補脾。益脾。溫脾。和胃。養胃。補胃。益胃。溫胃(建中)。翻胃。養心。清心火。補心。寧心。瀉心。鎮心。強心。清肺。宣肺。潤肺。傷肺。溫肺(化痰)。補肺。瀉肺。疏肝。養肝。瀉肝。鎮肝(熄風)。澀腸。潤腸。活血。化瘀。 引用或摘錄出版品、典籍或以他人名義並述及醫藥效能: 例句:「本草備要」記載:冬蟲夏草可止血化痰。「本草綱目」記載:黑豆可止痛。散五臟結積內寒。 (二) 使用下列詞句者,應認定為未涉及醫療效能,但涉及誇張或易生誤解: 涉及生理功能者:例句:增強抵抗力。強化細胞功能。增智。補腦。增強記憶力。改善體質。解酒。清除自由基。排毒素。分解有害物質。改善更年期障礙。平胃氣。防止口臭。 未涉及中藥材效能而涉及五官臟器者:例句:保護眼睛。增加血管彈性。 涉及改變身體外觀者:例句:豐胸。預防乳房下垂。減肥。塑身。增高。使頭髮烏黑。延遲衰老。防止老化。改善皺紋。美白。纖體(瘦身)。 引用本署衛署食字號或相當意義詞句者: 例句:衛署食字第○○○○○○○○○○號。署授衛食字第○○○○○○○○○號。FDA○字第○○○○○○○○○○號。衛署食字第○○○○○○○○○○號許可。衛署食字第○○○○○○○○○○號審查合格。領有衛生署食字號。獲得衛生署食字號許可。通過衛生署配方審查。本產品經衛署食字第○○○○○○○○○○號配方審查認定為食品。本產品經衛署食字第○○○○○○○○○○號查驗登記認定為食品。 四、使用下列詞句者,應認定為未涉及誇張、易生誤解或醫療效能: (一) 通常可使用之例句:幫助牙齒骨骼正常發育。幫助消化。幫助維持消化道機能。改變細菌叢生態。使排便順暢。調整體質。調節生理機能。滋補強身。增強體力。精神旺盛。養顏美容。幫助入睡。營養補給。健康維持。青春美麗。產前產後或病後之補養。促進新陳代謝。清涼解渴。生津止渴。促進食慾。開胃。退火。降火氣。使口氣芬芳。促進唾液分泌。潤喉。「本草綱目」記載梅子氣味甘酸,可生津解渴(未述及醫藥效能)。 (二) 一般營養素可敘述之生理功能例句 (須明敘係營養素之生理功能,例如:膳食纖維可促進腸道蠕動;維生素A有助於維持在暗處的視覺;維生素D可增進鈣吸收): 維生素或礦物質:例句如附表一。 其他營養素:例句如附表二。 原文PDF下載

  • 惡性腦癌之一膠質母細胞瘤,近年來有甚麼治療對策

    膠質母細胞瘤(Glioblastoma)是一種惡性腦腫瘤,它起源於大腦中的膠質細胞,這些細胞通常是支持和保護神經元的。膠質母細胞瘤是最常見的原發性腦腫瘤之一,也是最惡性的腦腫瘤之一,因為它們可以迅速增長和擴散到周圍的組織中,並對大腦造成嚴重損壞。如果腫瘤位於腦部的關鍵區域,例如控制語言或運動的區域,那麼手術切除腫瘤的風險可能會增加,並且擴散速度也會更快。對病人的大腦造成嚴重損壞。早期診斷和治療非常重要,以防止腫瘤的進一步擴散和加劇病情。 一般來說,膠質母細胞瘤的存活率很低,平均生存期只有數個月至18個月左右。根據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的統計數據,膠質母細胞瘤的五年生存率約為7.2%。 膠質母細胞瘤治療方式 膠質母細胞瘤常規治療方式通常包括手術切除、放射線治療和化學治療。這些治療方式的目的是盡可能地切除腫瘤、殺死腫瘤細胞,並延長病人的生存時間。但由於膠質母細胞瘤的高度惡性和治療抵抗性,它的預後非常不良。近年來,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和新的治療方法的發展,膠質母細胞瘤的治療效果正在不斷提高。運用免疫療法、靶向治療等新技術,可以提高膠質母細胞瘤的治療效果和生存率。 臨床上手術切除是治療膠質母細胞瘤的第一步,通過手術可以切除大部分或全部的腫瘤,減少腫瘤對腦部的損害。腦部手術風險較高,無法切除全部的腫瘤,需要進一步的放射線治療和化學治療。放射線治療是通過高能量的輻射線殺死腫瘤細胞的治療方式,可以減少腫瘤的體積和控制腫瘤的生長。化學治療是使用化學藥物殺死腫瘤細胞的治療方式,可以通過靜脈注射或口服給藥進行。 膠質母細胞瘤醫療的機遇及挑戰 雖然目前,膠質母細胞瘤的治療方法主要集中在手術切除、放射線治療和化學治療等傳統治療方式上。近年來腫瘤免疫治療等新興治療方法在許多腫瘤的治療中取得了重大進展,但是對於膠質母細胞瘤的治療目前仍然存在著挑戰。 一些研究表明,基因治療和免疫治療可能對治療膠質母細胞瘤具有潛在的治療效果。例如,針對膠質母細胞瘤中常見的異常基因如EGFRvIII、PTEN和IDH1等進行基因治療,可能會導致腫瘤細胞的死亡和減緩腫瘤的生長。此外,腫瘤免疫治療如CAR-T細胞療法和PD-1/PD-L1抑制劑等也在近年來被應用於治療膠質母細胞瘤,並取得了一定的治療效果。目前這些治療方法都處於實驗階段,需要進一步的研究和臨床試驗才能確定其在膠質母細胞瘤治療中的療效和安全性。仍然需要使用傳統的治療方法來控制和治療膠質母細胞瘤,同時繼續探索新的治療方式,以期能夠對膠質母細胞瘤的治療取得更大的進展。 面對膠質母細胞瘤還有甚麼對策? 於2019年9月《Molecular Cancer Therapeutics》期刊中發表了一篇"Molecular hydrogen suppresses glioblastoma growth via inducing the glioma stem-like cell differentiation"氫分子通過誘導膠質瘤幹細胞樣細胞分化抑製膠質母細胞瘤生長,這一篇論文提到氫分子對膠質母細胞瘤生長的影響及其作用機制。 在論文中,研究人員發現吸入氫氣「氫分子」可以抑制膠質母細胞瘤細胞的生長,進一步研究表明,這種抑制作用是通過誘導膠質母細胞瘤幹細胞向成熟細胞分化的方式實現的。 幹細胞是一種可以自我更新並具有分化能力的細胞,具有很高的腫瘤形成能力。在膠質母細胞瘤中,膠質母細胞瘤幹細胞被認為是導致腫瘤復發和治療失敗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誘導幹細胞向成熟細胞分化可能是一種治療膠質母細胞瘤的新策略。 分子氫是一種具有強抗氧化和抗炎作用的氣體,已被證明對多種疾病具有治療潛力。本研究發現,分子氫可以通過抑制膠質母細胞瘤幹細胞的增殖和誘導其向成熟細胞分化,抑制膠質母細胞瘤的生長和轉移。 統計結果表明,氫氣治療組的腫瘤體積明顯較小並顯著延長生存時間,氫氣通過抑制血管新生來降低腫瘤生長,且抑制腦癌細胞的增殖和侵襲,並且干預了GFAP和CD133的表達以及腦癌幹細胞的自我更新能力。氫氣降低C6膠質瘤細胞中CD133表達的細胞數量。結果表明氫氣能夠促進膠質瘤細胞的分化,降低幹細胞特性的表達,並增加神經元特性的表達。研究顯示了在氫氣處理後,癌細胞的移動能力逐漸減弱,細胞的侵襲能力明顯下降。 上面說明來自於以下實驗研究的統計分析及切片圖 研究作者結論:氫氣吸入抑製膠質母細胞瘤生長 該論文的結果表明,氫分子可能是一種治療膠質母細胞瘤的潛在治療方法,可以通過誘導幹細胞向成熟細胞分化,抑制膠質母細胞瘤的生長和轉移。然而,該研究仍需進一步的實驗和臨床試驗來確定其在膠質母細胞瘤治療中的療效和安全性。 有任何的癌症相關疾病,需遵從醫生建議,並且需要使用常規的治療為第一優先手段,上述的新興療法尚需擴大臨床驗證其安全性及有效性。請遵從醫囑積極治療找回健康。 名詞及註解: 聯合新聞網:全台首例 CAR-T療法治癒血癌女孩 台大醫院患者接受了CAR-T細胞療法的治療,經過治療後,病情明顯好轉甚至痊癒。CAR-T細胞療法是一種非常有前途的治療方式,可以將患者的T細胞進行基因改造,讓其能夠辨識並攻擊癌細胞。該療法仍在不斷發展和完善中,未來可能對多種癌症的治療產生重要影響。 EGFRvIII是一種突變形式的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常見於某些腫瘤細胞,特別是在胶质母细胞瘤中。EGFRvIII突變可以促進腫瘤細胞增殖和存活,並與腫瘤的侵袭性和惡性程度有關。 PTEN是一種腫瘤抑制基因,其作用是抑制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信號通路,這個通路與許多腫瘤的發生和發展有關。PTEN基因的缺失或突變可能會導致PI3K信號通路的過度活化,進而促進腫瘤的生長和轉移。 IDH1是一種同工酶,參與細胞的代謝過程。IDH1基因的突變與某些腫瘤的發生和發展有關,特別是在低級別的胶质母细胞瘤中。IDH1突變可能會影響細胞代謝,促進腫瘤細胞增殖和存活,並對腫瘤治療的反應產生影響。 CAR-T細胞療法是一種基因治療技術,是利用體外培育的懸浮細胞來攜帶一種特殊的受體,即融合型抗原受體(CAR),將其注入患者體內,以調節患者的免疫系統來打擊癌細胞。 PD-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和PD-L1(programmed cell death ligand 1)是人體免疫系統中的蛋白質分子,它們在調節免疫反應方面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GFAP(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是一種膠質纖維酸性蛋白質,在膠質細胞中廣泛表達,特別是在星形膠質細胞中。GFAP在神經細胞與膠質細胞之間發揮著重要的結構支持作用,也可以作為膠質細胞增殖和分化的標記物。 CD133(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133)是一種表達在細胞表面的膜蛋白,它被認為是神經幹細胞的標記物,因為它在這些細胞中表達量較高。CD133+細胞具有較高的增殖和分化能力,並被認為是腦瘤中的幹細胞,這些細胞被認為對治療抵抗性和腫瘤復發負責。 C6細胞是一種在實驗室中廣泛使用的大鼠膠質母細胞瘤細胞系,這種細胞可以通過在實驗室中培養進行研究。C6細胞具有快速生長和高度侵略性的特點,是研究膠質母細胞瘤的常用模型之一。 參考文獻: Huang et al. Molecular hydrogen attenuates lipopolysaccharide-induced acute lung injury in mice through reducing inflammation and apoptosis. Shock, 2019.研究顯示,分子氫可以減少小鼠肺部急性損傷時的炎症反應和細胞凋亡。 Ishibashi et al. Therapeutic efficacy of infused molecular hydrogen in saline on rheumatoid arthritis: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pilot study. International Immunopharmacology, 2014.研究發現,注入富含氫分子的生理鹽水對於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治療有一定效果。 Brown CE, Alizadeh D, Starr R, et al. Regression of glioblastoma after 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 therapy. N Engl J Med. 2016;375(26):2561-2569. doi:10.1056/NEJMoa1610497研究顯示,在腦膜下注入EGFRvIII CAR T細胞後,膠質母細胞瘤的體積顯著減小,並且有一些患者達到了完全缺失腫瘤的效果。這項治療的主要副作用是神經毒性,特別是在腦幹附近注射時。 O'Rourke DM, Nasrallah MP, Desai A, et al. A single dose of peripherally infused EGFRvIII-directed CAR T cells mediates antigen loss and induces adaptive resistance in patients with recurrent glioblastoma. Sci Transl Med. 2017;9(399):eaaa0984. doi:10.1126/scitranslmed.aaa0984 研究顯示,在注射了EGFRvIII CAR T細胞後,有一些腫瘤細胞失去了EGFRvIII表達,但其他細胞則開始表達其他EGFR變異體,從而引起CAR T細胞的適應性抵抗。該研究也發現,免疫療法可能會誘發T細胞反應,進一步促進腫瘤的生長。 Ahmed N, Brawley V, Hegde M, et al. HER2-specific 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modified virus-specific T cells for progressive glioblastoma: a phase 1 dose-escalation trial. JAMA Oncol. 2017;3(8):1094-1101. doi:10.1001/jamaoncol.2017.0184 研究表明,HER2 CAR T細胞治療可以安全地應用於膠質母細胞瘤患者,並且在一些患者中產生了治療效果。然而,該研究還需要進一步的臨床試驗以確定治療的效果和副作用。 Pellegatta S, Savoldo B, Di Ianni N, et al. Constitutive and TNFα-inducible expression of chondroitin sulfate proteoglycan 4 in glioblastoma and neurospheres: implications for CAR-T cell therapy. Sci Transl Med. 2018;10(430):eaao2731. doi:10.1126/scitranslmed.aao2731 研究顯示,在膠質母細胞瘤患者的腫瘤和神經球中,有一種名為chondroitin sulfate proteoglycan 4的分子高表達,可能會影響CAR T細胞治療的效果。該研究還需要進一步研究這種分子與CAR T細胞治療的關係。

  • 【影片】老人剪腳指甲眉角多,不小心恐引發蜂窩性組織炎!黃柏堯醫師

    你可能覺得剪指甲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只要拿起指甲剪,隨便一剪就好了。剪指甲其實有很多要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頂多就是指甲變形、不漂亮、有傷口。對於年輕的我們這都不是太大的問題。但是長輩的指甲不像我們的指甲那麼容易打理,因為他們的身體狀況和我們不同。長輩可能不太能感覺到自己的指甲有多長、多厚、多硬,也不太能感覺到剪刀的力度和位置。今天,我要跟你分享一些幫長輩剪指甲的小技巧,讓你可以更安全、更方便地完成這項任務。 【寶島強強滾】老人剪腳指甲眉角多,不小心恐引發蜂窩性組織炎! 來賓:黃柏堯 醫師|陳東豪 主持 長輩剪指甲注意事項: 首先,要知道長輩為什麼需要特別注意剪指甲。一個原因是他們的血液循環不良,神經功能退化,造成感覺異常。這意味著他們可能不會感覺到指甲太長或太尖,也不會感覺到剪指甲時的疼痛或傷口。如果不小心剪傷了皮膚,他們也不容易發現,容易引起感染或蜂窩性組織炎。蜂窩性組織炎是一種皮下組織發炎的情況,會造成紅腫、發熱、化膿等嚴重的症狀,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會導致敗血症或壞死。 另一個原因是他們可能有一些慢性病,如糖尿病,則需要更小心。由於血糖控制不佳,糖尿病會影響血管和神經的健康,使得傷口癒合更慢,更容易發生併發症,嚴重的可能會有截肢的風險。因此,對於有糖尿病的長輩,剪指甲時要特別注意衛生和消毒,避免任何可能造成感染的因素。 長輩剪指甲聽起好像很嚴,但是我們只要稍稍留意一下就能幫長輩剪好指甲。這裡有幾個步驟可以參考。 長輩剪指甲步驟: 1. 先讓長輩把手浸在溫水裡約十分鐘,等指甲軟化再剪。這樣可以減少剪指甲時的阻力和刺激,也可以預防指甲裂開或斷裂造成傷口。 2. 使用專用的指甲剪或指甲鉗來剪指甲。不要用其他工具,如剪刀、刀子等,以免造成傷害會增加感染的風險。 3. 按照指甲的自然形狀來剪,不要剪得太深或太尖。避免剪到肉或造成倒刺。如果有倒刺,可以用小剪刀或鑷子輕輕地修掉。 4. 如果指甲太厚或太硬,可以先使用磨刀來打磨一下表面,再用剪刀修剪。這樣可以讓剪指甲輕鬆的施力避免傷口也可以讓修剪過後的指甲更打磨平整。 5. 剪完指甲後,可以再次用溫水清洗檢視是否還有不平整之處,順便檢視清楚是否造成傷口可以立即處理。 長輩傷口的處理: 如果你不小心把長輩的手指或腳趾末端剪傷了或著指甲邊緣有傷口,那有可能會感染細菌或真菌,導致發炎、紅腫、疼痛,嚴重的話也可能會影響指甲的生長。如果你發現了有這些狀況,你應該趕緊的處理。 首先,要保持傷口乾淨,避免接觸污染的物品。你可以用溫水和肥皂清洗傷口,然後用乾淨的紗布或棉花棒輕輕按壓,止血。 再來你要使用適當的消毒劑或藥膏來防止感染。你可以用酒精、優碘、雙氧水...等,的消毒液來擦拭傷口,但是要注意不要過量或過於頻繁,避免刺激傷口或引起過敏反應。你也可以用抗生素藥膏或消炎藥膏來塗抹傷口,然後包紮起來隔絕對外接觸的機會。 最後,你要注意觀察傷口的變化,如果有任何惡化的跡象,例如傷口變大、變深、變黑、變臭、發燒等,你要立即去看醫生,以免造成更嚴重的併發症。同時,你也要注意指甲的修剪和護理,選擇合適的指甲剪和指甲銼,定期清理指甲和指甲周圍的污垢,保持指甲乾爽和整齊。 年高體衰不自理,日日關懷照顧好。照顧長輩我們要多用點心思,讓他們感受到我們的愛和尊重。這樣不僅可以讓他們快樂,也可以讓我們成長。

  • 日本榮協認定工廠GMP及日本保健食品 JHNFA 認證是什麼?

    GMP...GMP...是一個品質認證,大家都耳熟能詳,無論是台灣還是來自國外的產品,都標榜著擁有這個項認證,相信大家都已經內化了,我們今天只針對日本的GMP來說明。那JHNFA是什麼?這麼名詞好像比較陌生,兩個認證圖片看起來差不多,日本GMP 及 日本 JHNFA 認證是日本保健食品業界的兩大權威認證,代表了產品的高品質和高信賴度。如果您想要選擇一款真正有效且安全的保健食品。通過這些認證,可以放心購買和使用。 發證單位為「日本健康食品認定協會」(Japan Nutrition Food Association),是日本的非營利性組織,致力於推廣健康食品的研究和發展,並且制定了一系列的認證標準和程序,對健康食品的生產和銷售進行認證和監管。該組織的宗旨是「通過對健康食品的認證和監管,保護消費者的健康」。這些制度和法規是根據日本的《食品衛生法》、《健康食品法》、《消費者基本法》等相關法律,以及國際標準 ISO 22000 等參考而制定的,要求涵蓋了從原料的採購、儲存、加工、包裝、運輸、銷售等整個生產過程的各個環節,以及人員的培訓、設備的管理、衛生的維護、文件的記錄等各個方面。目的是確保健康食品的安全性、有效性、一致性和可追溯性。了解了發證單位,接下來我們就可以看兩個認證的差異。 日本榮協認定工廠GMP(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良好製造規範)是日本保健食品業界的自主規範,旨在確保保健食品的品質和安全。通過日本榮協認定工廠GMP的產品,表示其生產過程符合嚴格的衛生管理、設備管理、原料管理、製造管理、品質管理等標準,並接受日本榮協的定期審查和抽驗。這些產品可以讓消費者放心使用,不用擔心產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保健食品 JHNFA 認證(Japan Health and Nutrition Food Association,日本保健食品協會)是日本政府授權的協力廠商機構,負責審核保健食品的成分、功能、安全性等方面,並發給認證標章。通過保健食品 JHNFA 認證的產品,表示其具有科學依據和客觀證據支持的保健功能,並符合日本法律法規的要求。這些產品可以讓消費者清楚瞭解產品的功效和用法,不用擔心產品的虛假宣傳或違法行為。 除了上述兩種外,他們也提供了其它的認證,我們就不再這邊多做說明。但是可以提一下,日健榮協也有如同台灣的安全性自主點檢認證登記制度,鼓勵企業自主開展食品安全點檢,並將相關資訊向政府進行報告和登記。我們可以粗略用表格了解三者之間的差異。 要特別強調的是JHNFA標章並非強制性,與台灣的保健食品標章類似,如果你要宣稱某些功能或輔助療效,那就需要取得JHNFA的標章。當然如果保健食品有JHNFA標章,意味著他一定也是在GMP認證的工廠所生產的。所以當你看到日本進口的食品或保健品,有這兩種認證,意味著已經有經過日本方的嚴格把關可以相對的安心。但是如果您購買的是有關於保健用的食品有健康問題需要治療,可以先向醫師及專業醫療人員請教其內容成份及用量是否有益於您的健康,可以避免過量產生的交互作用問題。 參考資料: 🔗公益財団法人 日本健康・栄養食品協會 🔗小心話術!我吃的膠囊或錠劑,是「一般食品」還是「保健食品」?

  • 小心話術!我吃的膠囊或錠劑,是「一般食品」還是「保健食品」?

    有沒有看過魚肉造型的蛋糕?不說出來~肉眼看來真的以為是煎好的一整條美味的魚,甚至聞到的味道都一樣。同樣的你每天吃的膠囊或錠劑是一般食品還是保健食品?許多人可能不清楚這兩者的差別,而有些不良廠商也會利用消費者的無知,用各種話術來誇大產品的功效,甚至偽造標示或證書,讓你以為你買的是合法的保健食品。其實,保健食品和一般食品的最大區別就是是否有經過衛生署的審核和登錄,並且有專屬的登錄字號。只有通過這些程序的產品,才能在包裝上標示「保健食品」四個字,並且聲稱具有某些保健功能。如果你看到一個膠囊或錠劑的產品,上面沒有登錄字號,也沒有「保健食品」的字樣,那麼它就是一般食品,不能宣稱預防或治療任何疾病。所以,下次你購買這類產品時,一定要留意,不要被不實的話術所誤導,浪費金錢是小,耽誤治療就不能兒戲!今天要跟大家分享如何辨識膠囊錠狀食品與衛服部保健食品標章以及他們之間的差異。 甚麼是膠囊錠狀食品、衛服部允許的保健食品 膠囊錠狀【食品】是指以膠囊或錠劑的形式製成的【食品】註記,例如維生素、礦物質、藻類等。這類食品不需要事先辦理查驗登記,除非是他國進口的膠囊狀或錠狀之食物或食品,才需要事先登記,但並沒有通過安全性及有效性的評估。以上兩者都必須符合食品安全衛生法規,並正確標示產品名稱、成分、重量、保存期限等資訊。右圖為膠囊錠狀食品的的範例,必須標註每日參考比值的百分比。除此之外還需標示下列11個項目:【1.品名。2.內容物。3.淨重。4.製造廠商。5.負責廠商、電話及地址。6.原產地。7.有效日期。8.注意事項。9.含基改食品原料。10.食品添加物名稱。11.八大營養標示。】因為任何人都能生產或進口,審核程序簡易。完整的標示才能有足夠的資訊溯源,如果您購買的食品食用後有問題,才能找的到負責的單位。〔標籤怎麼看?以後會再詳細說明。〕 衛服部【保健食品】標章(俗稱小綠人標章)是指由衛生福利部核發的一種【標章】,用來識別經過嚴格審查,具有特定保健功效的食品。這類食品必須事先辦理查驗登記,並通過安全性及有效性的評估,才能取得標章。標章上會註明保健功效、適用族群、建議食用量等資訊。最簡單的辨識就是有這一個小綠人標章,才可以宣傳功效。並且能宣傳的功效目前只有十多項,目前核可項目如下:【1.胃腸道功能改善。2.調節血脂。3.護肝。4.骨質保健。5.免疫調節。6.輔助調整過敏體質。7.不易形成體脂肪。8.調節血糖。9.輔助調節血壓。10.抗疲勞。11.延緩衰老。12.促進鐵可利用率。13.牙齒保健。】在衛福部還沒有增加前如果逾越了這13項也算是標示不實喔。 兩者(含未登記)的差異比較表: 膠囊錠狀食品與衛服部保健食品標章的差異主要有以下幾點: 查驗登記的程序不同。膠囊錠狀食品屬於一般食品,只要在進口或生產前向食藥署辦理查驗登記,並通過抽驗即可上市。衛服部保健食品標章則需要提出完整的申請文件,包括產品成分、製程、安全性、功能性等資料,經過專家委員會的嚴格審查後才能核發。 標示的內容不同。膠囊錠狀食品必須依據《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及其相關規定,標示產品名稱、成分、每份量、建議食用量、保存方法、有效日期等基本資訊,並不能宣稱具有治療或預防疾病的效果。衛服部保健食品標章則可以在產品上貼附核發的標章,並宣稱具有核准的保健功能,例如「有助於降低血脂肪」、「有助於增加骨質密度」等。 消費者的選擇不同。膠囊錠狀食品的種類繁多,消費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和喜好選購,但也要注意產品的來源、成分和用量,避免過量攝取或與其他藥物產生交互作用。衛服部保健食品標章則提供消費者一個信賴的依據,表示該產品已經通過嚴格的審查,具有科學證據支持的保健功能,但也要注意遵循產品上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並不代表可以取代正常的飲食或醫療治療。 如果你的產品要查驗,給予消費者信心你可以參考【🔗衛福部:輸入錠狀、膠囊狀食品辦理查驗登記相關資料】,裡面有足夠的資訊及熱心的公職人員,協助您完成程序。 「膠囊錠狀食品」和「保健食品」我要怎麼選擇? 從上文中「膠囊錠狀食品」和「保健食品」這兩個名詞看起來還是很像,這就是廠商利用消費者的知識落差來行銷,讓你誤以為是保健食品甚至以為是治病的藥物,但其實有很大的差別。膠囊錠狀食品這類食品通常是為了補充日常飲食中可能缺乏的營養素,或是為了達到特定的保健功效而使用。但是,「膠囊錠狀食品」並不等於「保健食品」,因為它們沒有經過衛福部的審核和核准,也沒有得到衛福部的保健功效宣稱許可。那麼,我們該如何選擇「膠囊錠狀食品」和「保健食品」呢?最重要的是要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和需求來決定。如果你只是想要補充一些基本的營養素,例如維生素C、B群、鐵、珊瑚鈣....等,那麼你可以選擇一些符合規範的「膠囊錠狀食品」。看清楚產品的成分表和每日建議攝取量,避免超過安全範圍或與其他藥物或食物產生交互作用。那麼你就可以選擇「膠囊錠狀食品」。如果你有症狀需要透過「保健食品」來輔助,符合公告的13項功效,那你可以選擇更嚴謹的「保健食品」。如果你不太確定,擔心交互作用,可以向藥劑師、醫師、營養師...諮詢再加入自己的判斷。以上內容希望希望對你有幫助。有任何疑問,您也可寫信給我們,我們會給予適度的協助。 每天吃的食品及保健食品安全性,需要社會共同監督 我生活在這多元化社會,擁有著多元的生活、多元的產品提供我們選擇,我們無法每件事情都靠主管機關主動查核。成為社會的一份子你也可以盡點心力,共同承擔這些責任。如果你發現食品或表件食品的標示不符合法規,你可以向地方衛生單位檢舉。 撥打1919全國食安專線。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的網站填寫檢舉表單。 送書面或電子郵件至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或地方衛生單位。 檢舉時你需要提供以下資料(有獎金): 你的姓名、聯絡方式和地址。 違規業者的名稱、地址和電話。 違規食品的名稱、批號、有效日期等。 違規事實的詳細說明,例如標示或廣告的內容、來源和時間。 有助於證明違規事實的相關證據,例如食品包裝、發票、廣告刊物或照片等。 如果你的檢舉屬實,且涉及重大食安事件,你可以獲得罰鍰實收金額20%以上的檢舉獎金。這是為了鼓勵民眾積極參與食品安全監督,並保障消費者的權益。 政府宣導網站: 🔗消費者保護處-對於標示或廣告不實的食品,應向那個機關申訴? 🔗衛生福利部-1919全國食安專線,一通就夠。 參考資料: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健康食品概說暨網頁導覽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食品法規條文查詢 🔗衛生福利部-輸入【膠囊錠狀食品】核備查詢 🔗衛生福利部-審核通過之【健康食品】資料查詢 🔗日本榮協認定工廠GMP及日本保健食品 JHNFA 認證是什麼?

​熱情的回應

有任何想知道的內容,歡迎與我們聯繫,我盡力為您提供有用的訊息。請不要吝嗇打幾個文字與我們交流。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