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解析】60分鐘吸氫氣,幫助燃脂?最新研究揭示分子氫對代謝的驚人效果!
- 氫健康助教
- 5月2日
- 讀畢需時 8 分鐘

你曾經想過,不運動,只是安靜地坐著吸氣 60 分鐘,就可能啟動脂肪燃燒機制嗎?近年來,「分子氫(Hydrogen, H₂)」在抗氧化、抗發炎與細胞保護方面的研究引發廣大關注,但它在基礎代謝調節與脂肪氧化的應用卻鮮少被探討。現在,一篇來自捷克帕拉茨基大學的雙盲安慰劑對照臨床研究,首度針對健康女性在靜止狀態下吸入氫氣的代謝影響進行深入分析,結果顯示——只需吸氫氣 60 分鐘,就能有效提升脂肪代謝,尤其對體脂較高者效果更明顯!
來自捷克帕拉茨基大學(Palacký University Olomouc)2025 年最新研究,正式揭示了這項令人振奮的科學成果。
本篇研究的文獻亮點
首次專注吸氫對代謝影響的臨床研究:
本研究是首篇針對健康年輕女性,在靜止狀態下(無運動)吸入氫氣進行氣體交換與代謝評估的雙盲交叉人體實驗。
證實吸氫可快速促進脂肪氧化:
吸入氫氣 60 分鐘內,呼吸交換比顯著下降、脂肪氧化明顯上升,代表能量來源傾向脂肪而非碳水,顯示出啟動脂肪代謝的急性生理反應。
首次發現體脂率高者對吸氫反應更顯著:
吸入氫氣30分鐘後,體脂率與呼吸交換比降幅呈顯著負相關,代表氫氣的代謝調節效應在高體脂者更敏感,有助於辨識潛在受益族群。
採用高標準呼吸代謝測定與統計控制策略:
研究使用間接熱量儀搭配四階段平均、Shapiro-Wilk 檢定、Greenhouse-Geisser 校正,確保數據準確與統計效度,方法學設計嚴謹。
提出氫氣吸入作為非藥物代謝調節策略的應用潛力:
本研究以「低流量、無侵入性、安靜靜坐吸氫」的設計,提供一種可行的居家或療養應用場景,為氫氣健康促進用途提供臨床依據與實用性轉化路徑。
研究怎麼做?

這是一項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的交叉研究,針對 20 位年輕健康女性(平均年齡 22 歲),進行以下實驗:
吸入方式:透過鼻導管吸入純度 99.8% 的氫氣或一般空氣(安慰劑)。
時間:每天上午進行,每次吸入 60 分鐘,間隔 7 天後互換(交叉設計)約2週。
測量指標:利用「間接熱量測定法」記錄代謝數據:
呼吸交換比(RER)。
脂肪氧化率(FATox)。
通氣量(VE)。
能量消耗(EE)。
呼吸交換比(RER, Respiratory Exchange Ratio):RER 是指體內產生的二氧化碳(V̇CO₂)與攝取氧氣(V̇O₂)的比值,用來判斷身體主要的能量來源。RER = 0.7 時,代表幾乎完全使用脂肪作為能量來源;RER = 1.0 則代表幾乎完全依碳水化合物。RER 越低,表示脂肪氧化比例越高,是衡量代謝靈活度的重要指標。
脂肪氧化率(FATox, Fat Oxidation Rate):FATox 代表身體在單位時間內從脂肪燃燒中獲得能量的比例,通常以百分比表示。當 FATox 上升,代表身體越傾向燃燒脂肪,對於體重管理與代謝健康非常關鍵。
通氣量(VE, Ventilation):VE 表示每分鐘的總呼吸氣體量(吸氣與呼氣總和),以 L/min 計算。 VE 越高表示呼吸負擔越大;在靜息狀態下 VE 降低,可能代表代謝效率提升、氧氣利用更充分。
能量消耗(EE, Energy Expenditure):EE 指身體在特定時間內消耗的總能量,常以 kJ/(kg·min) 表示。測量 EE 可了解身體靜止時的基礎代謝能力,並觀察氫氣是否影響整體代謝能量輸出。

研究的結果

這張表呈現統計的結果是在四個時間區間(每 15 分鐘)內,氫氣組與安慰劑組的數據比較,並以 P 值與 效應量 評估統計顯著性與實質差異。
心率(HR):全時段 P ≈ 0.03–0.04 心率幾乎沒有差異,表示氫氣在靜息狀態下不會引起交感活性或心血管負擔變化。
呼吸頻率(BF):最大效應 | 30–45 分鐘,d = 0.22(small),整體呼吸頻率變化不大,代表呼吸節律未受明顯影響,支持氫氣具「穩定狀態下作用」的特性。
通氣量(VE): 所有時間區間 P < 0.001,d = –0.99 ~ –1.07(Large effect),氫氣吸入顯著降低 VE,表示身體產生的二氧化碳變少,對呼吸中樞刺激降低,可能代表氧化代謝效率提高或代謝傾向改變。
氧氣消耗(V̇O₂):最顯著在 0–15 分鐘,d = –0.61(Medium),吸氫後 V̇O₂ 輕微下降,配合 V̇CO₂ 降幅更大,反映出整體能量代謝強度下降,並非因能量供應不足,而是代謝燃料來源轉換為脂肪(低 RER)。
二氧化碳產生(V̇CO₂):全時段 P ≤ 0.001,d = –0.50 至 –0.74(Medium effect),V̇CO₂ 的明顯下降支持「碳水代謝下降,脂肪代謝上升」的假說。脂肪氧化產生的 CO₂ 較少,因此此結果合理。
呼吸交換比(RER):明顯下降,P < 0.01,全區間 d = –0.38 ~ –0.66(Small to Medium),RER 降低代表脂肪氧化比例上升,是此研究的核心代謝指標,RER 下降越多代表越偏向燃脂狀態。
脂肪氧化率(FATox):明顯上升,P < 0.01,全區間 d = 0.38 ~ 0.67(Small to Medium),FATox 從安慰劑約 47% 上升至氫氣組 58–60%,代表身體在靜止吸氫狀態下,燃燒脂肪的能力顯著提升。
能量消耗(EE):輕微下降,P 有顯著但效應量為 Small(d = –0.34 ~ –0.66),雖 EE 輕微下降,並非代謝效率降低,而是代謝更偏向脂肪(每單位氧氣釋放能量較低)所致。
重點發現是什麼?

呼吸交換比(RER)顯著下降:
吸氫後,RER 顯著下降(0.86 降至 0.82–0.83),代表身體更偏好以脂肪作為能量來源,而非碳水化合物。
脂肪氧化率(FATox)明顯提升:
吸氫後,脂肪氧化比例從約 47% 提升到 60%,代表靜態時期脂肪代謝能力顯著增加。
通氣量(VE)下降:
表示呼吸效率提升,體內產生的二氧化碳變少,對呼吸中樞的刺激降低,可能與氧化代謝途徑更有效率有關。
對誰最有效?

研究指出,這樣的代謝變化在體脂率高的女性身上效果更顯著:
體脂率愈高,吸氫後 RER 的下降幅度愈大。
表示越容易轉向燃脂代謝模式。
也就是說,對於想要減脂、提升代謝健康的人來說,氫氣吸入具有明確的代謝促進潛力。
為什麼吸氫有用?
科學家推測,氫分子的效果來自以下幾點:
高穿透力:氫分子小、無電荷,能快速進入細胞與粒線體內部。
改善粒線體功能:可提升 ATP 生產與氧氣利用率,類似「粒線體運動訓練」。
抗氧化與訊號調節作用:降低過氧化壓力、優化能量代謝機制。
安全嗎?
非常安全!本研究使用的氫氣是來自純水電解產生的氫氣,搭配低流量(300 mL/min)鼻導管吸入,過程無副作用,並使用氫氣檢測儀確保環境安全。相較於高壓氫氣鋼瓶,這種現產現用的氫氣吸入法更適合居家、溫泉療養或健康中心等應用場景。
小結:你可以怎麼做?
想提高代謝效率、促進燃脂?
體脂偏高、運動後代謝不易切換?
想用一種無副作用、非藥物的方法來優化代謝健康?
這項研究證實,每日吸入 60 分鐘分子氫是一個值得嘗試的新選擇。
吸氫氣真的能幫助燃脂?常見問答
我只坐著吸氫氣,真的就能減肥嗎?
不是馬上減肥,但吸氫氣能幫助你「代謝模式切換」,也就是讓身體傾向燃燒脂肪當作能量來源。如果你搭配飲食控制或運動,會更有效率地減脂,讓努力更有成果。
氫氣多久吸一次?每次要吸多久?
本篇氫氣與代謝研究的設計是每天靜坐吸氫 60 分鐘,一次就能觀察到代謝的改變。不過日常生活中可以依需求調整,20~60 分鐘都可能有幫助,尤其是在運動前或早上吸入效果更佳。
會不會有副作用?吸氫氣真的安全嗎?
非常安全。氫氣本身無色、無味、無毒,這篇研究使用的是純水電解產生的氫氣,劑量低、濃度穩定,而且經過國際臨床實驗,沒有發現副作用。
適合什麼樣的人使用?
根據研究,體脂率較高的女性對吸氫的代謝反應最明顯。但不論性別或年齡,只要想改善代謝、控制體重、提升能量使用效率的人,都可能從吸氫中受益。
我不運動,只吸氫有效嗎?
有效,但效果有限。吸氫能幫你「打開燃脂開關」,但要真正減脂,還是需要合理的熱量控制與日常活動。吸氫更像是一種代謝加速器,讓你在健康生活中更容易燃脂。
氫與代謝相關文獻延伸閱讀
支持本研究的關鍵文獻
Ohsawa I et al. (2007).Hydrogen acts as a therapeutic antioxidant by selectively reducing cytotoxic oxygen radicals.Nature Medicine, 13(6):688–694.
經典研究,首次證實分子氫可選擇性清除有害自由基,開啟「氫氣醫學」新領域。
Murakami Y et al. (2017).Molecular hydrogen protects against oxidative stress-induced SH-SY5Y cell death via mitohormesis.PLoS One, 12:e0176992.
顯示氫氣可啟動粒線體抗壓應答,改善能量代謝與細胞耐受性。
Kajiyama S et al. (2008).Supplementation of hydrogen-rich water improves lipid and glucose metabolism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Nutr Res, 28(3):137–143.
氫水攝取能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與脂質代謝,是本研究中「脂肪氧化上升」的臨床佐證。
Kamimura N et al. (2016).Hydrogen stimulates PGC-1α expression to enhance mitochondrial fatty acid metabolism.NPJ Aging and Mechanisms of Disease, 2:16008.
氫氣透過調控粒線體轉錄共活化因子(PGC-1α)提升脂肪代謝能力。
Gvozdjáková A et al. (2020).New insight into hydrogen’s effects on coenzyme Q and mitochondrial function in rats.Can J Physiol Pharmacol, 98:29–34.
氫氣可提升粒線體呼吸效率與 ATP 產能,與本研究中的 EE、FATox 變化相呼應。
San-Millán I, Brooks GA. (2018).Assessment of metabolic flexibility via lactate and substrate oxidation.Sports Med, 48(3):467–479.
提出以 RER 與脂肪氧化率作為代謝彈性指標的評估理論,是本篇研究設計的重要依據。
Yamamoto R et al. (2019).Hydrogen gas distribution in organs after inhalation: real-time monitoring in rats.Scientific Reports, 9:1255.
顯示氫氣吸入後能迅速分佈至腦部、肝臟與腎臟,支撐本研究所觀察的「15–30 分鐘內快速作用」現象。
Botek M et al. (2022).Hydrogen-rich water improved ventilatory and lactate responses to exercise.J Strength Cond Res, 36:2792–2799.
顯示氫氣攝取可優化呼吸效率與代謝負擔,與 VE 降低、V̇CO₂ 減少的結果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