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不能依賴醫師獲得健康


醫師查驗營養品
營養品查驗

醫學領域浩瀚如海,平均每週有超過七千篇以上的新論文發表,而各樣的醫學研究因著時間、地域性、變因控制、研究方法等的不同,即使是同一個主題,常常都會有不一樣的結論,也令人常有莫衷一是、感到混亂的狀況。


實際上,也沒有一位醫師可以隨時跟得上最新的研究發展,或是了解每一項研究結果的過程和轉折。許多的醫療發展走在時代的前端,但大多數的醫師因為忙碌(或許還帶有一些本位主義),並沒有跟上時代的轉變,尤其是在專科上站穩腳步的醫師,更難相信其領域以外的觀念。


現代的醫師每一位都是從小到大經歷了無數競爭、各樣考試、甄選、無止盡的學習之後從人群中脫穎而出的,在白色巨塔中成長,好不容易可以獨當一面,往往很難去承認自己投入多年的專業有其瑕疵、錯誤,更不用說勇敢地做出改變了。


照理說,醫師應該是最了解人體結構、生理過程的專業人士,但是現代的醫師卻與創造健康沒有關係,甚至醫師的平均壽命還比一般民眾還短,這到底所謂何來?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過度關注「消滅疾病」,而所謂的疾病,往往是各樣深層錯綜複雜的症狀堆疊而來,例如常見的糖尿病和高血脂,這並不是說控制血糖、血脂不正確,但這終究只是整體圖畫的一部分,而見樹不見林的處置,讓人常常因為事倍功半而感到灰心不已。


另外,還有一些因素,使得醫師失去了其最寶貴的功能:

  1. 過度專科化 醫療的範疇太廣,專科的設立可以減少每個人的學習範圍,針對特定領域的問題做處理,但專科之間總有許多三不管地帶,讓健康問題因著醫療專科化越走越狹隘。

  2. 缺乏全人觀 全人強調的是身心靈的合一,主流醫學注重的是身體器官的變化,視心靈層面為不科學或是歸類為精神科醫師的事情,但人若缺少了靈魂,則只剩下空殼了,身體的不適絕對會帶動心靈的感受,這都是環環相扣、密不可分的。

  3. 與病人互動的時間太短 曾經有一篇研究發現,每一位病人平均發言超過二十三秒後就會被醫師打斷,在醫療處置上,往往也只能針對其中的一兩的狀況作處理,而沒有聆聽病人的所有問題。所謂的「三長兩短」:掛號排隊長、候診時間長、領藥時間長、看診時間短、醫生的話短,已經成為大家就醫的共識了。

  4. 保險制度的矛盾 醫病關係存不存在對價關係?這一點相信大家自有判斷,但是這段關係成不成立,如果是建立在保險給不給付的基礎上,那這段關係就註定不會健康!現代的保險制度對「疾病」給付,而不對「健康」給付,也就是病的越重,給付越高;如果我們沒有想辦法為健康支出,那就註定要在不遠的未來付出大錢來換回少少的健康回報。

  5. 藥物主導了醫學教育 醫生的訓練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診斷和治療,只要確定了「病名」,接下來就是一連串的藥物處理。但沒有一個藥物是不帶有副作用的,面對副作用,再加上另一顆藥的處置是最常見的方式。而我們都知道,藥物的層層疊加終究無法帶來健康的身體。


缺乏健康意識的醫師,很難提供您需要的健康元素,不是因為缺乏各樣工具,而是「當你手中只有一把鐵鎚時,你看什麼都是一根釘子」。面對慢性病,所有人都知道生活型態的調整是最基礎的,但有能力開立「健康處方」的醫師卻是少數,這樣的問題值得深思。


相關文章

查看全部

RSS

歡迎分享文章。如果您想複製或引用文章請附上出處網址連結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