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作家相片黃柏堯醫師

恐懼感對健康的影響?


《人不應該恐懼死亡,他應恐懼的是從來未曾真正地活過。》—馬可·奧勒留

人類對生活中的恐懼和壓力並不陌生,從演化的角度上面來看,沒有壓力就沒有進步,沒有生存壓力的物種,在多樣的生態系裡面被淘汰,其實也是剛好而已。


現代人對生活的恐懼其實比以前多的很多。先不說幾千年前的祖先們要自己去狩獵、捕魚、採果,過著有一餐沒一餐的生活,就連和三十年前的社會相比,活在這個時空的人感受到的有形無形壓力,也是無可比擬。


因為社會變遷太快速、聘僱制度的不完整,口袋夠不夠深絕對是恐懼的來源。

在家庭裡面有老有小,帶長輩就醫、帶孩子上學,也是一種擔心。

社會安不安定、治安好不好、各類生活起居用品會不會不夠,其實這些瑣事都讓人覺得生活好像越來越不容易了……


當現代人對生活的恐懼指數已經高到了一個峰值,如果再面臨到一個突發的社會事件,讓原來就需要小心翼翼呵護才能勉強達到平衡的生活再多面對一個挑戰,那脆弱的平衡就會應聲碎落。


既然對生活的恐懼和壓力無可避免,我們可以透過了解「恐懼」會如何影響我們身體運作的過程,來學習和它和平共處。


人體對壓力的反應有三個階段:

  1. 警報期:身體意識到壓力,開始啟動賀爾蒙系統 (HPA axis) 分泌皮質醇和腎上腺素;同時活化自主神經系統。

  2. 抵抗期:體內開始適應壓力,可以進行體內的修復,壓力賀爾蒙可能回復正常,但免疫能力和對環境的適應調節能力下降。

  3. 疲倦期:慢性壓力持續沒有獲得緩解,身體適應力失去平衡,開始感到容易疲倦、情緒障礙產生。


長時間的壓力和恐懼會帶來:

  • 生理不適:恐懼降低我們的免疫能力、增加心血管疾病和腸胃道疾病的風險,也造成生育能力下降。

  • 記憶力下降:恐懼會影響長期記憶的產生,並會損害「海馬迴」,讓短期記憶也出現障礙。這會使人陷入更困難控制恐懼感的惡性循環中。

  • 腦部運作:恐懼降低我們對環境變化的反應能力,讓人無法處理身邊的各樣明示、暗示,讓人變得「白目」;恐懼也削弱我們對自我情緒的控制和道德規範的約束,讓人更容易受到強烈的情緒和衝動而做出不經思考的反應。

  • 精神健康:長期的恐懼讓人陷入疲倦、憂鬱,無可自拔。

有機會再來繼續聊聊該怎麼和恐懼感和平共存吧!

RSS

歡迎分享文章。如果您想複製或引用文章請附上出處網址連結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