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癌症患者胃口不好時,該怎麼吃?先吃得下,再談吃得好

已更新:10月29日

當病人沒胃口時,最重要的不是「健康飲食」,而是「活下去的能量」。


食慾不振是癌症治療中最常見也最難處理的併發症之一。約有六成以上的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惡病質」與營養失衡。臨床實證已顯示,維持足夠能量與蛋白質攝取不僅能提升生活品質,還能改善治療耐受度與整體存活。從「吃不下怎麼辦」談到「營養補充怎麼選」,幫助病人與家屬在現實中找到最可行的路。


吃得下就是治療的一部分

一、胃口不好是常見現象,不是意志力問題


許多癌症病人會在治療中抱怨:「怎麼吃都沒味道」、「一聞到就想吐」、「只想喝湯」。這不是心理作用,而是化療、放療、腫瘤本身與藥物副作用共同造成的生理變化,包括:

  • 味覺與嗅覺改變(食物變苦、變金屬味)

  • 口腔黏膜炎、口乾、喉嚨痛

  • 噁心、早飽、腸胃蠕動變慢

  • 抑鬱或焦慮影響食慾


這些問題若長期存在,會導致營養不良、體重快速下降,甚至中斷治療。根據 歐洲臨床營養與代謝學會(ESPEN, 2021) 的建議:「癌症患者若食慾下降,首要任務是維持能量與蛋白質攝取,即使暫時偏離健康飲食原則。」


換句話說:當你吃不下時,重點不是吃什麼最健康,而是吃得下什麼。


二、短期策略:先吃得下,維持能量才是治療的一部分


醫學營養學有一句話:“Calories first, quality later.”(先有熱量,再談品質。)

在治療期或病情波動期,只要能維持體重、避免惡病質(cachexia),就算勝利。不要為了吃「健康食物」而讓病人什麼都不吃。


實用建議:

症狀

適合食物

原則

嘴巴痛、喉嚨痛

蒸蛋、豆腐、布丁、豆漿

柔軟、低刺激

噁心、想吐

冷飲、果凍、冰沙、檸檬水

冰涼可抑制噁心

食物無味

加少量檸檬汁、香草、九層塔

增加香氣、刺激味覺

吃不下固體

高蛋白奶昔、豆奶、營養品

液體熱量補充

嘔吐後胃空

從清湯、稀粥開始

慢慢恢復固體食物

容許「不健康一點」。例如:吃布丁、冰淇淋、奶茶、炸雞塊、麵包、炒飯,只要能下嚥都行。這些食物提供熱量與脂肪,幫助維持體重與體力。

三、中長期策略:胃口恢復後,再導回「營養密度高」


當患者食慾改善,就能逐步回到「抗發炎、維持免疫」的飲食方向。

類別

建議食物

說明

蛋白質

魚、雞蛋、豆腐、豆漿、雞肉

幫助修復組織與免疫功能

能量來源

地瓜、糙米、燕麥

穩定血糖、維持體力

植化素

熟蔬菜、豆製品、橄欖油、水果泥

抗氧化、抗發炎

避免

高糖飲料、炸物、重鹹、加工肉

增加發炎反應

有些患者問:「我是不是該吃素、戒糖?」答案是─不必為了“理想飲食”餓壞身體。在癌症治療過程中,「能吃」比「吃什麼」重要得多。

四、癌症患者可用的營養補充品


當胃口不佳、吃不夠時,營養補充品就是治療的一部分

根據臨床營養學建議(ESPEN 2021、ASCO 2023),當癌症患者每日飲食攝取量不足時,應儘早開始口服營養補充品。


臨床使用最廣的營養品

類型

代表品牌 / 成分

功能

建議使用

醫療營養品


補足熱量與蛋白質

食慾差、體重下降時每日 1–3 瓶

蛋白質粉

乳清蛋白、植物蛋白

維持肌肉與免疫

可加入豆漿、牛奶中

Omega-3(魚油)

EPA/DHA

抗發炎、減少體重流失

1–2g/日,選醫用純化配方

維生素D3與鈣

D3、碳酸鈣/檸檬酸鈣

維持骨質、免疫功能

尤適合荷爾蒙或化療者

B群、B12

B-Complex、注射B12

減疲勞、改善食慾

長期治療者可定期補充

益生菌

Lactobacillus GG, Bifidobacterium

改善腹瀉、放療腸炎

腸胃不適者可考慮

白蛋白/胺基酸飲品

Encover、Aminoleban

抗惡病質、維持體力

重症或住院病人適用

建議優先使用「臨床營養配方」而非「保健食品」。它們是醫學設計、熱量與蛋白質比例正確,有臨床數據支持。

五、避免誇大宣稱的保健品


市面上有許多以「抗癌」、「增強免疫力」為名的保健食品,但多數缺乏臨床實證,甚至可能干擾治療。例如濃縮草本產品雖標榜天然,但部分成分會影響肝臟代謝酵素,改變化療或標靶藥物的血中濃度。還有一類「代謝活化」產品,如 CoQ10、NMN、Resveratrol(白藜蘆醇),在理論上可能改變癌細胞的能量代謝,臨床仍缺乏安全性資料請與醫師討論。此外,坊間的極端營養法(例如斷糖、生酮、全素飲食)若未經醫療監控,也可能導致營養不良或酮酸中毒。


簡單原則:

能讓身體撐住治療的叫營養品。讓人停掉治療、相信奇蹟的叫保健陷阱。

六、家屬可以怎麼幫助病人吃得更好


  1. 少量多餐:三餐改成五到六餐,每餐只要能吃一點。

  2. 換溫度、換味道:冷食、酸味、香草氣味有助刺激食慾。

  3. 加入液態營養:豆漿+乳清蛋白+亞麻仁油是一杯完整熱量飲。

  4. 維持用餐氣氛:不催、不逼,讓病人有選擇感。

  5. 監測營養狀況:定期量體重、檢白蛋白。體重連續下降5%應及早營養介入。

七、結語:吃下去,就是在戰鬥


癌症治療不只靠藥物,也靠能量。每一口食物、每一瓶營養品,都是身體留在戰場的燃料。「胃口不好時,請先吃你願意吃、吃得下的東西。只要能維持體重,就是在幫助治療。等狀況穩定,再回到健康飲食。」



參考文獻

  • Arends J. et al., Clin Nutr, 2021 — ESPEN Guidelines on Nutrition in Cancer Patients

  • Muscaritoli M. et al., Nutrients, 2023 — Nutrition in Oncology Care

  • Fearon K. et al., Lancet Oncol, 2022 — Cancer Cachexia Consensus

  • Prado C.M. et al., J Clin Oncol, 2020 — Body Composition and Outcomes in Cancer Therapy

  • Messina & Nechuta, Nutrients, 2025 — Isoflavone Intake and Breast Cancer Survival

留言


​如果頁面載入失敗點我重新載入,即可看到內容。

spinner.gif

​載入中

RSS

如果您想複製或引用內容請通知我們並附上出處網址連結。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