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不可以忽略的體內「慢性發炎」

已更新:2024年7月7日


肚子不適的女人
慢性發炎

在這個病態的時代,慢性發炎已經成為一個無法忽視的健康問題。但是什麼是「慢性發炎」?大多數人聽到「發炎」的第一反應可能是:「先告訴我怎麼消炎再說!」。


然而,慢性發炎的真正問題不在於我們肉眼可見的紅、腫、熱、痛等症狀,而是體內免疫系統長期活化的現象。與皮膚感染或蚊蟲叮咬後的紅腫不同,慢性發炎指的是免疫系統持續運作,這與人體功能的退化和病變有密切相關。舉個例子,高膽固醇血症往往是由於血管壁的發炎反應,導致膽固醇沉積,進而造成血管狹窄和組織缺血性壞死。但大多數人只關注於降低膽固醇數字,而忽略了背後的發炎問題。


無論是哪個器官或組織的慢性發炎,最終結果都是免疫系統的啟動,進而引發全身性的反應。腸道內擁有約70-80%的免疫細胞,因此腸道健康是身體的第一道防線。腸道黏膜上的上皮細胞緊密結合,能防止感染源和過敏原進入體內。然而,這道防線很容易因生活壓力、感染、大量過敏原或藥物(如消炎止痛藥、抗生素)而被破壞。一旦防線失守,腸道內的免疫系統將與外來物長期抗戰,從而引發慢性發炎。


在日常生活中,氣喘和大腸激躁症是兩個常見的例子。雖然看似無關,但兩者其實都是慢性發炎的表現。空氣中的微粒、灰塵、毛髮、花粉是過敏原,而食物中的成分也是過敏原。再加上壓力,腸道黏膜容易受損,導致腸漏症,過敏原進入體內後隨血液流動至全身,支氣管敏感者更容易產生氣喘。同樣地,長期不良的飲食習慣會引起腸道菌群失衡,增加大腸激躁症的風險。我們常常只是壓制症狀,但卻面臨反覆發作的風險。


慢性發炎不易察覺,但若你經常感到疲憊、壓力大、失眠、皮膚容易起疹、過敏性鼻炎、氣喘、情緒低落,甚至反覆牙周病,你可能是慢性發炎的高風險族群。唯有透過整體觀念調整、飲食介入和營養矯正,才可能有效扭轉慢性發炎的情況。您可以參考這篇文章:慢性發炎-健康的隱形敵人,更全面的理解慢性發炎的成因及解決方法。




​如果頁面載入失敗點我重新載入,即可看到內容。

spinner.gif

​載入中

RSS

如果您想複製或引用內容請通知我們並附上出處網址連結。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