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眼球發黃,很可能是肝臟出了問題


眼球發黃
示意圖:眼球發黃

眼球發黃的病理學表現主要與膽紅素的積累和沉積有關。膽紅素是血液中的一種黃色色素,由紅細胞分解產生,然後通過肝臟代謝和排泄。當肝臟或膽道系統出現問題時,膽紅素無法正常排泄,導致它在血液中積累並在皮膚、黏膜和眼球等處沉積。黃色色素主要沉積在結膜、鞏膜、角膜和晶狀體等部位。這些部位本來是透明的,但當膽紅素積累時,它們就會變成黃色。這種現象通常稱為鞏膜黃染。


眼球發黃是一種明顯的症狀,通常會伴隨著其他黃疸症狀及一些一些明顯特徵。

  • 鞏膜黃染:鞏膜是眼球表面的一層薄膜,正常情況下應該是白色的。當膽紅素在體內積累時,鞏膜可能會變成黃色,這種現象被稱為鞏膜黃染。鞏膜黃染通常是眼球發黃的最常見特徵之一。

  • 黃色結晶體:結晶體是眼球中的一部分,它的主要功能是使光線聚焦在視網膜上。當膽紅素沉積在結晶體上時,可能會導致結晶體呈現黃色或棕色,從而影響視力。

  • 視力下降:當黃疸持續時間很長時,膽紅素沉積可能會影響眼球內部的組織,從而導致視力下降。例如,黃疸可能會導致玻璃體混濁或黃斑病變等視網膜疾病。

  • 黃疸症狀:眼球發黃通常會伴隨其他黃疸症狀,如皮膚和黏膜黃染、尿液變深、糞便變淺等。

眼球發黃的病因


眼球發黃的病因可能涉及多個系統和器官,一些可能導致眼球發黃的常見病因:

  • 肝臟疾病:肝臟是膽紅素代謝和排泄的重要器官。肝臟受損或疾病,如肝炎、肝硬化、肝癌等,可能會導致膽紅素在體內積累,導致眼球發黃。

  • 膽道疾病:如果膽道系統出現問題,如膽管結石、膽管狹窄、膽管癌等,導致膽紅素在體內積累,導致眼球發黃。

  • 藥物交互作用:某些藥物可能會影響肝臟的功能,導致膽紅素無法正常代謝和排泄,從而引起眼球發黃。這些藥物包括抗生素、鎮痛劑、化學藥物等。

  • 血液疾病:一些血液疾病,如溶血性貧血、血液透析等,導致膽紅素在體內積累,引起眼球發黃。

  • 遺傳性疾病:一些遺傳性疾病也可能導致膽紅素代謝和排泄異常。

如果眼球發黃持續時間很長,膽紅素沉積也可能會導致眼球內部的組織受損,從而導致視力問題。例如,黃疸可能會導致玻璃體混濁或黃斑病變等視網膜疾病。


眼球發黃的常見治療手段


眼球發黃的治療方案通常取決於病因和嚴重程度。

  • 治療原發病:如果眼球發黃是由肝病、膽道疾病或其他疾病引起的,那麼治療的重點應該是治療原發病。治療原發病可能需要採用藥物治療、手術或其他治療方法。

  • 調整飲食:飲食對於肝臟健康和膽紅素代謝有著重要的影響。適當調整飲食可能有助於緩解眼球發黃的症狀。減少攝入高脂、高糖和高蛋白的食物,增加攝入富含維生素和纖維素的蔬果,可能有益於肝臟健康和膽紅素代謝。

  • 藥物治療:在某些情況下,醫生可能會給患者開一些藥物,以促進膽紅素的代謝和排泄。

以上治療方法都會在醫生知道病因的指導下進行。如果你注意到自己的眼球發黃,請諮詢醫生,以便確定最佳治療方案。


功能醫學對眼球發黃的建議


眼球發黃可能是一種嚴重的健康問題,需要醫生進行評估和治療,以便得到更全面和準確的診斷和治療方案。功能醫學是一種綜合醫學方法,通過個人化的健康評估和治療方案,以促進身體的自癒和平衡。


進行全面的身體評估:眼球發黃可能是身體某些系統的問題引起的,例如肝臟、膽道或免疫系統等。因此,進行全面的身體評估可能有助於確定根本原因和相應的治療方案。你可以通過血液測試、影像學檢查等方式進行身體評估。


調整飲食和生活方式:飲食和生活方式可能對眼球發黃有一定影響。你可以尋求專業醫生或營養師的建議,制定適合自己的飲食和生活方式,以促進身體的健康和平衡。


功能醫學協助治療:功能醫學可以通過個性化的治療方案,幫助身體自愈和平衡。你可以考慮尋求具有相關經驗的功能醫學醫生或健康顧問的建議,以瞭解可能適合自己的治療方法。


肝臟疾病、膽汁淤積、貧血等營養補充和飲食建議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定制。以下是一些有助於促進肝臟健康的建議:

  • 維生素A:維生素A對於眼睛健康非常重要。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包括胡蘿蔔、南瓜、甜菜、菠菜、蘆筍等。如果你的眼球發黃是由於肝臟疾病引起的,需要注意維生素A的劑量,避免過量攝入。

  • 穀胱甘肽:穀胱甘肽是一種強效的抗氧化劑,可以幫助保護眼睛免受自由基的損傷。富含穀胱甘肽的食物包括鱈魚、鮭魚、番茄、花椰菜等。

  • 膳食纖維:膳食纖維有助於消化系統健康,可以幫助降低膽固醇和血糖水準。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包括全穀物、燕麥、豆類、蔬菜、水果等。

  • 飲食多樣化:建議攝入各種不同類型的食物,以保證攝入足夠的營養素。建議攝入適量的優質蛋白質,例如魚、家禽、蛋類等,以幫助維持肝臟和膽道的健康。

如果你的眼球發黃是由於肝臟疾病引起的,需要避免飲用含酒精的飲料,避免高脂肪、高膽固醇的食物,同時需遵循醫生或營養師的指導,定制適合自己的營養補充和飲食建議。

相關文章

查看全部

RSS

歡迎分享文章。如果您想複製或引用文章請附上出處網址連結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