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五歲就是老人?
六十五歲就是老人? 六十五歲這個年紀是大家心中的一把尺,有點像是青少年每年生日都在期待還要多久才會到十八歲成年一樣,六十五歲也是一個人生很重要的里程碑,只是或許並不那麼令人期待就是了。在現在的社會,普遍用大於六十五歲來界定老年人,但是這個年齡數字並不是生物學上的絕對定義,也不是上天安排的。 在1880年代,當時德國首相俾斯麥首創了國家社會主義,為了照顧在社會發展下的邊緣族群及政治考量下,他策畫了一個轟動歐洲的德國老人福利計畫,這可以說是開了歐洲退休計畫的先河。當時的時空環境下,歐美國家的平均年齡是45歲,於是在考量了多樣要素後,他選擇了65歲當作受益人被國家福利保障的年齡。 到了1935年,美國羅斯福總統也提出了老年福利制度,當時的美國人平均壽命大約在63歲,雖然已經比1880年代的平均壽命來的長了許多,但考量到當時的美國社會中,平均每四十人才需要撫養一個年屆65歲的老年人,因此美國仍沿用了俾斯麥首相訂下的標準,認定65歲以上的人為高齡者。 當時甚至還有一些政治人物擔心年紀訂的太高,到時候會有太多的社會福利沒有人使用,政府的錢留下太多。事過境遷,